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新春走基層丨古老唱腔 “破壁”出圈

胡雨鬆 王銳
2025年02月12日15:4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月8日,正月十一。

一場寒潮將室外氣溫降至冰點,安徽省銅陵市天井湖公園一間小屋內卻格外熱鬧,不時傳出悠揚婉轉的唱腔。

“王昭君一似海枯石爛,手挽著金鑲玉嵌琵琶兒一面。”

這天上午,國家一級演員王麗娟帶領銅陵市藝術劇院一眾演員,為樅陽腔(吹腔)演出進行排練。

王麗娟(左四)與劇院演員排練樅陽腔。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jpg

王麗娟(左四)與劇院演員排練樅陽腔。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樅陽腔是明清以來興起於安徽樅陽、石牌一帶的戲曲聲腔,因用笛子伴奏,又名吹腔,是徽班、徽戲的主腔之一。隨著徽班輾轉各地,樅陽腔(吹腔)也被各地戲班截留,成為當地戲曲的一部分。吹腔經典劇目《販馬記》就是京劇、昆曲的常演劇目,也是吹腔戲的代表作之一。

“劇團在外演出時,一定會表演樅陽腔。很多觀眾雖然不清楚樅陽腔具體是什麼,但總感覺在哪裡聽過。”作為安徽省級非遺樅陽腔代表性傳承人,王麗娟最近幾年都在忙一件事:讓樅陽腔“破壁”出圈。

怎麼“破”?

帶著樅陽腔(吹腔)走到群眾身邊去,是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

戲曲,想要出圈,先要“好看”。隨著戲曲的受眾群體逐漸年輕化,以樅陽腔(吹腔)為底子,創作出好看、好玩、好聽,符合新時代審美的舞台劇,成為王麗娟和團隊追求的目標。

“樅陽腔(吹腔)傳承了三百多年,想有新發展,必須積攢更高的人氣。”近年來,銅陵市藝術劇院復排了《販馬記》《昭君出塞》《百花贈劍》《五台會兄》《戲牡丹》等多出吹腔經典劇目。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台劇項目《湯生與鸝娘》是銅陵市藝術劇院正在排練的新劇,“這出戲,在音樂上採用黃梅戲和樅陽腔(吹腔)多種聲腔融合來表達,用輕喜劇的方式進行展現,希望能為黃梅戲的音樂發展注入新的生機,也為吹腔重回故裡找到新的歸宿。”王麗娟說。

王麗娟演出樅陽腔劇目《御史夫人》。受訪者供圖

王麗娟演出樅陽腔劇目《御史夫人》。受訪者供圖

推動樅陽腔(吹腔)出圈,同樣離不開傳播形式創新。2024年初,一場《販馬記》的演出直播,王麗娟感觸很深:不到半小時,線上觀看人數已達到5000人以上。

如果通過直播,讓眾多的戲曲愛好者來了解樅陽腔(吹腔),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呢?

去年9月,王麗娟帶領銅陵市藝術劇院12名戲曲演員開啟了“直播生涯”,也讓樅陽腔(吹腔)成功“破壁”。在直播間,王麗娟不僅普及樅陽腔(吹腔)理論知識,還會將樅陽腔(吹腔)與流行音樂結合,在線演繹,收獲了一大批95后、00后粉絲,甚至還有湖南粉絲追到線下,來到銅陵現場觀看演出。

如今,銅陵市藝術劇院和銅陵市部分中小學聯合成立了樅陽腔(吹腔)校園傳承基地,以理論知識講座和舞台演出等形式,將樅陽腔(吹腔)送進校園,並通過“銅都好戲”“送戲進萬村”“銅都文藝角”等文化惠民活動讓更多觀眾了解樅陽腔(吹腔)。每逢重大節日,樅陽腔(吹腔)也會登上景區舞台,與游客見面。

“下一步,劇院將繼續加快整理復排樅陽腔(吹腔)傳統劇目,努力打造新劇《湯生與鸝娘》,讓樅陽腔(吹腔)這支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戲曲薪火相傳,更好地展示於當代、流傳於后世。”王麗娟說。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