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變“淮海”③丨黨建引領,繪就發展“同心圓”

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作為主輔分離、輔業改制企業,淮海實業集團成立之初存在著諸多突出問題,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怎麼改?“黨建引領是關鍵!”
對此,淮海實業集團上下正視矛盾、直面困難,集團黨委通過強化政治統領、深化思想武裝、推動融合賦能,不僅實現了經營業績的顯著提升,更在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方面樹立了新的標杆,以黨建引領奮力蹚出了一條輔業改制企業的轉型發展新路,畫出高質量發展“同心圓”。
展開來說,近年來,淮海實業集團通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主題講座等形式,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引導廣大職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其中,常態化落實“第一議題”、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制度,廣泛開展宣傳宣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黨的聲音不斷傳到基層,廣大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紀律規矩意識更加牢固,擁護“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更加堅決。
何以體現?組織建設更具活力便能佐証。淮海實業集團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標准化建設,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行動計劃和黨建“領航”計劃,以項目化管理模式開展黨建品牌創建,打造出集團黨委“黨旗紅、淮海新”、安徽礦機黨委“177”、相山水泥黨委“紅色引擎、綠色發展”等特色黨建品牌。
不僅如此,淮海實業集團還堅持黨管人才,強化全體員工的業務能力,不斷激發員工服務大局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此基礎上,集團人才工作蓬勃發展,建立多元化、常態化引進機制,引進高校畢業生和成熟人才449人﹔加強領軍人才培育,25人次入選省屬企業“538英才工程”﹔堅持國企領導人員“20字”要求,干部選育管用制度體系更加健全,鍛造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干部人才隊伍。
黨的組織到哪裡,基層工會組織就發展到哪裡,黨的橋梁紐帶作用就發揮到哪裡,淮海實業集團的共建共享成效日益彰顯。
在崗職工人均年收入由3.04萬元增至8.69萬元,投入資金2376萬元,持續做好職工應急幫扶、冬送溫暖、夏送清涼、金秋助學等工作,妥善解決地面合同工補繳養老保險等歷史遺留問題和信訪事件﹔扎實開展職工培訓、技術比武、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等活動,先后組織2屆職工技能競賽,評選12項職工創新項目,閆興亞、丁長軍、黃武林等優秀職工獲評全國勞模、安徽省勞模。
另外,集團工會、共青團、統戰、武裝、鄉村振興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效、作出了新貢獻,以實際行動奮力助推集團加快向實體化市場化效益化轉型發展。
一個個突破來之不易,一項項成績凝聚汗水。面向未來,淮海實業集團黨委將一如既往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動各單位黨組織從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規范權力運行、強化作風建設、打造清廉品牌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同時發力,把國企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奮力譜寫淮海實業集團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