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兩會熱1℃丨“和氣”潤江淮

田先進 羅陽奇 韓震震
2025年01月24日08:4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4年、2025年,“六尺巷工作法”連續兩年被寫入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既有推動“以和為貴”的努力,又有一團和氣的氛圍,300多年前一段關於“禮讓”的佳話,在江淮大地被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成風化人的生動寫照。

經濟發展離不開社會穩定。今年安徽省兩會上,有一個消息令人振奮,即安徽省2024年經濟總量跨上5萬億元台階。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六尺巷工作法”的內容,以及安徽對“相互禮讓、以和為貴”的重視,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桐城六尺巷。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桐城六尺巷。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謙和禮讓,一座城的新探索

“和諧禮讓春風化雨,‘六尺巷工作法’全面推廣”“加大‘六尺巷工作法’推廣力度,厚植社會治理文化根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這些內容,讓來自桐城的省人大代表葉娜感覺很榮幸、很自豪。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城中的六尺巷可謂是家喻戶曉。

相傳清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在桐城的家人,與鄰居吳家因院牆發生糾紛,於是給張英寫信求助。張英回詩一首:“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后來,張家主動退讓三尺,吳家深受觸動也退讓三尺。

本是一面牆的地方,多出了一條供人通行的小巷,六尺巷從此美名遠揚,成為中國鄰裡和諧禮讓的典范。2015年,桐城市人民法院創新“六尺巷調解法”,以“文化氣”調和矛盾怨氣,於2023年全國兩會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桐城市深挖“和為貴”文化內涵,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治理,做實做細城鄉基層治理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形成“黨建領事、禮讓和事、群眾說事、多元解事、網格管事、群力防事”的“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2024年6月,安徽部署在全省推廣。

在桐城市,“六尺巷工作法”的影響日漸深遠。

葉娜是桐城市公安局的一名輔警,她介紹道,近年來,桐城市公安局結合“六尺巷工作法”,不斷創新警務理念,“網上警民議事廳”“警企工作群”讓為民為企服務更加便捷,對多項輕微交通違法行為、首次普通違法行為免予處罰或警告處罰,對違停車輛先行短信提醒,讓執法更有溫度。

據統計,2023年以來,桐城市的嚴重刑事犯罪降幅接近20%,電詐案件發案數年均降幅也超過10%,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颍上縣村嫂與村裡的孩子們做游戲。沈雲鵬攝

颍上縣村嫂與村裡的孩子們做游戲。沈雲鵬攝

以和為貴,春風化雨潤江淮

隨著“六尺巷工作法”的全面推廣,“相互禮讓、以和為貴”正在江淮大地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講禮讓、講謙和,這個在農村化解矛盾糾紛非常有用,隻要當事人各退一步,什麼事情都好處理。”提到“六尺巷工作法”,安徽省人大代表,蒙城縣許疃鎮許疃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韓波很是感慨。

韓波介紹,許疃村共有村民8000多人,面積大、人口多,還是集鎮、煤礦所在地,糾紛矛盾容易發生。為了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該村一直在探索矛盾糾紛的早發現、早處理,比如發展網格員,打造“老書記工作室”,發掘五老、鄉賢力量等。

“在原有基礎上,再融入‘六尺巷工作法’,我相信工作會越做越好。”韓波說。

用“六尺巷工作法”賦能基層治理,安徽省人大代表、颍上縣賽澗回族鄉黨委書記白亮也有同樣的想法。

白亮介紹,在基層治理實踐中,颍上縣2020年成立村嫂理事會,發動全縣4000多名村嫂發揮柔性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成為全縣一道靚麗風景。

“我們鄉有85名村嫂,從最早的環境衛生整治,到后來的政策法規宣傳、矛盾糾紛調解、鄉風文明引領,還有信息收集、扶弱濟困,可以說工作越來越有章法,作用也越來越大。”白亮說,“六尺巷工作法”是一種新理念,也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村嫂工作相結合,會讓基層治理工作更上一個台階。

今年安徽省兩會,安徽省政協委員、阜陽市颍泉區副區長張艷帶來了《增強基層治理韌性 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的建議》,也非常契合“六尺巷工作法”的內涵。

“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核心在人。不同背景的人群融合,對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艷建議,應以黨建引領治理創新,在完善制度的同時,持續推進基層減負,強化部門與鄉鎮街道聯動,提升網格化管理精度,更好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