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ICU裡為生命“守歲”
農歷臘月二十七,受寒潮影響,合肥氣溫陡降。
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7號樓的重症醫學科二科室的病房裡,與萬家歡度春節的熱烈氛圍相比,這裡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專業護師在走廊忙碌地來回小跑、主任醫師一刻不停地巡視著各個床位、患者家屬在隔離門外焦急地踱步、躺在病床上的危重症患者期望著重獲健康……
醫護人員做輸液前的准備。人民網記者 郭雲濤攝
1月17日,80歲高齡姚賢英因多日肢體無力在安醫大二附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急性腦梗死並伴隨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被緊急送到了重症醫學科二科室。由於轉入重症醫學科時老人已經昏迷,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華天鳳迅速對患者進行搶救。
“高流量吸氧,呼吸囊准備,開始氣管插管……”華天鳳冷靜地組織醫護開展搶救,專業護士師相互配合、有條不紊,順利完成了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同時給予鎮靜、降壓、強心、利尿抗感染使用等綜合治療。經過4天的救治,姚奶奶的呼吸功能逐漸改善,各項指標已逐漸恢復平穩,順利拔除氣管插管,撤離呼吸機。
“忙得時候20張床位幾乎全滿,為了應對潛在增加的患者,我們科室又臨時增加了兩個床位。”華天鳳介紹,春節期間病人的流量會比平常更大,而每天接診的急重患者經過搶救大部分會被送到重症醫學科。
華天鳳春節期間日常巡診。人民網記者 郭雲濤攝
在談及春節期間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間的關系時,華天鳳坦言,“選擇了自己熱愛的醫療事業,根本無法做到兩者平衡。更多的是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女兒的理解。”
華天鳳監測、分析病人病情。人民網記者 郭雲濤攝
對於重症醫學科忙碌狀態,有著18個工作年頭的重症醫學二科室護士長曹爽有著自己的感悟:“危重病人更需要醫護人員精心護理,心率、血壓、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任何指標的細微變化我們都需要時刻關注。一旦發現異常,我們會立即採取措施,確保患者的安全。”
62歲的汪蘇琴老人因心臟病惡化,入院時全身皮膚花斑瘀紫,呼吸困難,情況非常不樂觀。醫療團隊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精細化做好氣管插管口腔護理,氣囊壓監測,密切評估痰液的顏色性質量。經過曹爽和同事的精心護理,患者成功脫機,並且能夠簡單交流。但是根據病況並結合家屬意見,汪蘇琴老人將在重症監護室度過春節。
為了安慰無法與親人團聚的患者,曹爽利用閑暇之余挂中國結、貼福,把病房裝點得格外溫馨。
醫護人員為患者護理。人民網記者 郭雲濤攝
採訪間隙,華天鳳剛坐下喝了口水,13床心電監護儀器“滴滴滴”的報警聲響起。匆匆放下水杯,他們和患者又並肩開始了新的"戰斗"。
記者手記:重症醫學科(ICU),被稱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這裡,離死亡最近,也離希望最近。一扇厚重的大門隔開兩個世界,門外歸於平靜,門內永不停擺。病情重、變化快、基礎疾病多,是ICU病人的共同特征。
這個春節,堅守在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他們不僅是醫療一線的特種兵,每日與生死較量,見証生命的頑強,也感悟人性的脆弱﹔他們更是患者的“守護神”,全年不打烊,用專業與愛心,為患者生命“守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