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宿州“活力”,觸目可及

陶偉
2024年12月30日15:2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追趕蘇北,在皖北振興中走在前列,奠定宿州這份“底氣”的,是這座城市觸目可及的“活力”。

“活力”的一個體現,在於市場經營主體數量的顯著增長。截至12月24日,宿州市新增經營主體89123戶,全市實有經營主體達到696450戶,這兩個指標均在安徽省排名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組數字讓這份“活力”更為矚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宿州市有3家企業上榜﹔同時,1家企業通過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核,復核率達到100%。宿州市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量和增速方面位居全省首位。

宿州的“活力”從何而來?雖然數字無法完全解讀,但它們揭示了這座城市為這份“活力”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一次“零突破”

8月28日,深圳証券交易所的一聲清脆鐘響,讓遠在皖北的宿州為之振奮。

這聲鐘響標志著安徽佳力奇先進復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力奇”)在創業板成功上市,實現了宿州市A股上市企業的“零突破”。

這一聲鐘響不僅宣布了宿州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成功登陸,更標志著安徽省成為全國第九個實現地級市上市公司全覆蓋的省份。

佳力奇生產基地。佳力奇供圖

佳力奇生產基地。佳力奇供圖

成立20年的佳力奇,是一家專注於航空復材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作為行業的重要參與者,佳力奇已承擔了眾多型號航空復材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和制造任務。

每一次“鐘聲”的敲響,都是宿州致力於打造城市“活力”的堅定表達。

以佳力奇為例,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到省級專精特新50強,再到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佳力奇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宿州的引導和支持。

此外,在宿州市發改委的幫助下,佳力奇順利完成安徽省第五批航空材料重大新興產業專項任務,並成功申報安徽省航空復合材料結構件先進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宿州市正積極協助佳力奇與中國商飛集團對接,爭取與商飛復材中心開展科技協同創新,融入國產大飛機產業鏈和創新鏈。

同時,為了鼓勵企業進軍資本市場,宿州深入實施企業上市“破零倍增”計劃,成立上市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擬上市企業后備庫,並出台《全市企業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資獎勵辦法》,根據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所處的不同階段,分類、分層、分階段落實獎勵政策,並定期舉辦專題培訓等。

一批“小巨人”

如果說一家上市企業尚不足以完全代表宿州的“活力”,那麼宿州的企業舞台上,還有一群被稱為“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它們同樣為這座城市帶來了獨特的關注。

走進宿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安徽大盤特種裝備車輛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可以看到忙碌而有序的生產場景。成立於2011年的安徽大盤特種裝備車輛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多種類型特種設備的制造企業。

安徽大盤特種裝備車輛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忙碌生產。人民網 陶偉攝

安徽大盤特種裝備車輛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忙碌生產。人民網 陶偉攝

公司董事長劉建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兩年內,公司計劃投資3億元人民幣,建設氫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專注於氫氣運輸車和氫能源儲存裝備的生產,以推動產業化升級,預計產值將達到20億元人民幣。

同樣,在宿州經開區,安徽紫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傳來好消息: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信息顯示,該公司獲得了一項名為“一種易切斷的十一層共擠出高阻隔包裝膜及制備方法”的專利。

作為一家從事研發、生產高性能薄膜新材料和高端彩印軟包裝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安徽紫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40余項核心專利技術,其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長期深耕細分市場,是攻克關鍵技術的“主力軍”,是穩定產業鏈的“基石”,是供應鏈上的“專家”。

近年來,宿州市高度重視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持續完善政策引導體系和創新支撐體系。將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安排專項經費支持培育工作。同時,專精特新“小巨人”(后備)企業均由市領導包保服務,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公司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離不開宿州市優越的營商環境。各級政府部門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力支持,還通過包保企業制度,及時解決我們的困難,並提供財政資金扶持,助力我們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劉建生如是說。

“毫無疑問,我們取得的進步背后,是宿州這座城市對企業毫無保留的支持。”安徽紫金科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一條“強鏈條”

不久前,宿州市雲廈建設集團再添一項新榮譽。

今年10月,由雲廈建設集團承建的宿州市“銀河一路九年一貫制學校綜合樓工程”榮獲2024年度安徽省建設工程“黃山杯”獎,這也是該集團成立以來榮獲的第20個省優質工程“黃山杯”獎。

“黃山杯”是安徽省建筑行業建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獎。作為一家成立15年的民營建筑企業,雲廈建設集團的質量強企之路,也是宿州市推進質量強鏈行動的一個縮影。

質量是企業、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

今年,宿州市強力推動質量強鏈工作,市長親自領銜“創新開展市場監管‘464’(4個面向、6項服務、4辦要求)服務行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賦能“5512”(5個主導產業、5個傳統產業、12個產業集群)產業工程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質量強鏈合力,提升產業體系整體優勢和競爭力。

雲廈建設集團展廳內展示的各類榮。人民網 陶偉攝

雲廈建設集團展廳內展示的各類榮。人民網 陶偉攝

值得一提的是,宿州市委深改辦印發《“464”行動服務“5512”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繪制重點產業鏈質量圖譜12張,建立重點及中小企業質量檔案175家,1299名首席質量官持証上崗,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全覆蓋。同時,宿州市以本地中高級質量技術人才為基礎,組建82名產業專家團隊,實現“5512”產業“一個產業一團隊”“一個集群一團隊”。

今年,宿州市新增管理類體系認証1238個,較去年同期增長96.2%﹔安徽省首批6張綠色食品生產企業GMP証書落戶宿州﹔1—9月新增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產業兩個知識產權專利導航服務基地,綠色食品、汽車零部件、靈璧軸承等重點產業鏈新增發明專利超過200件,佔該市新增發明專利的60%以上。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