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皖北新龍頭 何以成為發展“上進生”

2024年11月20日07:32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千萬人口大市、“百億江淮糧倉”、“舍小家為大家”的王家壩精神……過往,提到阜陽,人們腦海中往往會浮現上述印象。

如今,阜陽又有了“皖北龍頭城市”等新名片。

在安徽省政府批復的《阜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首次賦予阜陽“皖北龍頭城市”的定位。

一定程度上,這是阜陽拼來的:今年前三季度,阜陽市生產總值2672億元,同比增長5.4%,總量在安徽排名第四。

從曾經安徽人口總量最大的市,嬗變為經濟總量靠前的市。在皖北地區全域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大勢下,新一輪區域發展競合中,阜陽站到了潮頭。

區域發展龍頭的確立,往往會對整個區域發展產生實打實的探路、促進和支撐帶動作用。 阜陽如何充分發揮皖北龍頭城市作用,勇當皖北全面振興排頭兵?可謂重擔在肩、挑戰在前。

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緊迫感,近日,阜陽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率團赴滬蘇浙及合肥學習考察。

考察歸來的總結會議上,阜陽明確提出,對標學習滬蘇浙及合肥胸懷大局、登高望遠的戰略視野,破除“坐井觀天”的狹隘思維、“小富即安”的自滿心理、“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推拖敷衍”的漂浮作風,加快補齊視野格局、思路方法、專業敬業、知責擔責等方面的短板不足。

這樣一種發展“上進生”的狀態,顯示出阜陽正逐步具備皖北龍頭城市應有的氣質和擔當。

產城融合、制造強市

11月6日至8日,“長三角媒體總編阜陽行”活動來到阜陽市,深入多家企業、政務服務機構等,探訪當地在經濟發展、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新舉措、新變化。

在阜陽市颍泉區的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一台台機器高效運轉,正在切割一條條薄如蟬翼的納米晶軟磁薄帶。

“鐵、銅、硅、硼等原材料通過高溫熔爐重熔,再經過幾道程序,就制成了納米晶軟磁薄帶。”該公司副總經理王玉忠介紹,作為新型合金材料,納米晶帶材最薄可以做到12微米,不到一根頭發絲的十分之一,被廣泛應用在汽車電子、新能源、無線充電等領域。“比如逆變磁芯、新能源磁芯、車載磁芯等,都是以納米晶軟磁薄帶為原材料。”

智磁新材料由來自中關村北京大學科技園的博士科創團隊創辦,通過“雙招雙引”落地阜陽市。一期項目於2020年建成投產,現已具備年產3000噸高性能納米晶帶材及電子元器件的能力,2022年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細分領域市場佔有率位居國內前列,填補了省內高端納米晶帶材的產業空白。

“落戶幾年來,公司發展較快,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王玉忠表示,廠房免租金,當地政府還協調了發展用地。企業計劃總投資10億元,分三期實施,擬建成萬噸級高頻低損耗軟磁材料產業園,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頻軟磁材料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基地。

作為皖北地區新興的制造業基地和能源基地,近年來,阜陽市大力推進以產興城、產城融合,重點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綠色食品、新能源汽車和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及光電顯示、生命健康、綠色建筑建材、高端紡織服裝等八大先進制造業,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正在加快構建。

位於阜陽市颍東區的安徽昊源化工集團是一家“老化工”企業,經歷過風光無限的鼎盛時期,也曾深受產能過剩的困擾。前些年,昊源化工進駐颍東化工園區,以“退城入園”為契機,向高端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產業轉型發展,帶動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

在昊源化工南區生產控制中心,一塊巨型顯示屏實時顯示園區各區域的畫面。控制中心就像“大腦”,控制著各類裝置的運行。

“我們圍繞‘5G+’應用,加大數字化工廠的投入。”昊源化工總經理助理吳珍漢介紹,廠區搭建了SIS安全儀表系統、可燃氣體報警系統、有毒氣體報警系統、AMS儀表設備管理系統等,實現生產控制、安全管理、物料配置等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統如果監測到有毒和可燃氣體的泄漏,將第一時間報警,我們會立即安排人員前往現場處置。”

目前,昊源化工年產110萬噸尿素、70萬噸甲醇、30萬噸雙氧水、10萬噸可降解塑料、40萬噸“尼龍66”等主要產品,實現了從傳統煤化工向高端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產業的轉型升級。

阜陽的工業化率、城鎮化率仍低於全省水平。在新型工業化上求突破,是其能否把“皖北龍頭城市”定位立起來的重中之重。

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阜陽提出,立足區位、交通、農業、政策、人口等優勢,通過“產城融合、制造強市”的策略,重點發展工業和城鎮化。與合肥都市圈聯動,積極融入長三角“朋友圈”,加快建設I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500萬以下),實施高質量、可持續支撐的追趕型發展戰略,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拿地即開工

“一個地區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要靠營商環境”,這是阜陽作為發展追趕型地區的一個重要認知。

因此,阜陽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頭號工程”。

為了讓落戶企業后顧無憂,阜陽市大力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在政務服務領域,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0.5個工作日辦結,招商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平均耗時比安徽全省快19.2天。同時,在安徽各地中率先開展重點項目要素保障“星期六會商”,優良的營商環境吸引了各地客商來阜投資興業。

安徽櫟瑪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蘇州搬遷到阜陽的智能制造企業,在一年內實現簽約、投產。

“這是我們生產的智能門鎖組件和攝像頭零部件。”在生產車間內,櫟瑪仕總經理杜運成介紹,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安防監控器、機器人、智能家居等領域。

為何會從蘇州來到阜陽?“2022年底,我們得知公司所在的地方要拆遷,就開始四處找廠房。”杜運成說,蘇州和阜陽結對合作密切,在兩地幫助下,2023年初,公司轉移到阜陽市颍東經開區。更讓杜運成驚喜的是,當地政府辦事效率特別高,公司不僅“拿地即開工”,也是阜陽3個市轄區中首例“五証齊發”項目,在簽訂出讓土地確認書當日,同時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不動產登記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和施工許可証。

今年3月,櫟瑪仕壓鑄車間生產線試運轉,基本實現簽約、供地、建設、投產一年內完成的目標。目前,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達產后可新增5000噸精密金屬壓鑄年生產能力,帶動就業200余人。

在杜運成看來,得益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技術、市場、原料、售后服務等可以無縫融合。“機械電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我們有信心繼續增加投資。”杜運成說。

同樣感受到阜陽營商環境變化的還有安徽祺力專用車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趙祺,該公司致力於專用車輛研發制造,相繼推出數款禮賓車,2019年落戶阜合現代產業園。

趙祺是上海人,最初選擇在阜陽創業,除了商業上的考慮,還有個人感情因素。“父母是這裡的知青,16歲之前,我的戶口都在阜陽。”趙祺說。

五年來,阜陽市良好的營商環境給祺力發展帶來很多幫助。看著企業慢慢做大,得到行業的認可,趙祺越來越覺得自己當初的決定正確。

“公司發展涉及很多環節,需要和很多部門打交道。在阜陽,企業和政府的溝通十分順暢。阜合園區為公司提供了廠房支持。2022年底,在政府支持下,公司還完成了來自合肥建投的首輪融資。”趙祺說。

周末“不打烊”

近日,記者走進阜陽市市民中心,隻見各個政務服務窗口秩序井然,市民在辦理各項業務。

快到年底,在市民中心的稅務局窗口,前來咨詢、辦理代開發票的群眾比較多。“這一排是我們的自助電腦。像代開發票這種業務,都可以通過網上電子稅務局完成。”阜陽市市民中心辦稅服務廳首席代表陳皓介紹,對於首次前來辦理代開發票業務的群眾,工作人員會進行指導,之后群眾在家中就能進行相關操作。“目前,我們99%以上的業務都能通過網上電子稅務局申報辦理。”

據了解,阜陽市市民中心於2017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進駐部門48個,服務窗口295個,可辦理1564項業務。目前,每天辦事群眾約5000人,日辦件約4000件。

在市民中心“稅務+社保+醫保”綜合窗口,阜陽經濟開發區一帆廣告經營部負責人房其中僅僅用6分鐘就辦理完成了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參保登記、綁卡繳費全部業務。“以前辦完這些怎麼著也要小半天,現在沒一會兒就能辦好,方便又快捷。”房其中豎起了大拇指。

市民中心政務服務大廳還提供特色化服務,實行周末“不打烊”輪崗制度,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涉企服務窗口、“跨省通辦”等窗口,為群眾、企業提供更貼心、更完善的服務。

市民中心以政務服務效率提升企業發展效率,是阜陽市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阜陽提出打造“滿意‘阜’務”營商環境品牌,連續6年開展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設立“有話請您說、有事我來辦,為群眾和企業解難解煩解惑”(即“兩有三解”)平台。

針對人口眾多、社情網情復雜實際,阜陽組建“1+8+N”平台矩陣:把12345政務熱線和人民網網友留言、市長信箱、“互聯網+督查”平台、政務新媒體留言、媒體熱線等途徑收集到的問題,一並納入總平台流轉,全天候受理群眾和企業的投訴、求助及建議。平台上線以來,累計收到投訴意見建議320余萬件,辦結率超97%,群眾滿意度達93.4%。

毋庸諱言,對一個后發地區而言,營商環境某種程度上才是發展“硬約束”。以優化政務服務為突破口,從可感知的環節做起,漸進式突破,實現營商環境體系性、不可逆地改善與優化,這是皖北地區背負的共同期待。

作為皖北的“新晉龍頭”,阜陽能不負眾望嗎?(記者 湯 超)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