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蚌埠淮上區:逐新 向善 更美 城鄉融合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2024年11月19日16:32 | 來源:風起淮上
小字號

沫河口化工園區轉型升級,零碳產業園加快建設,生物化工、硅基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集聚發展﹔

蚌埠市延安路淮河大橋兩岸橋墩工程建設正酣,淮河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呼之欲出﹔

小蚌埠鎮片區、吳小街鎮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創新模式,與央企合作成片開發,雙墩路京滬鐵路下穿項目貫通東西,正如火如荼推進﹔

稻香公園充分利用淮上區的村落、農田、水利等資源,推動村落有機更新、農文旅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緊鄰城市中心的休閑度假空間﹔

城鄉協調發展,淮河北岸核心片區的布局,將以延安北路為發展中軸,重點塑造淮上立帆、青春廣場、稻香公園三大城市節點,推進區域品質社區、科教園等多片區建設﹔

淮上區高質量實施產業共建、城市融合、交通互聯、生態共治、民生共享,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逐新、社會生活向善、生態文旅更美,使城鄉融合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城市更新

共創產業新發展

城鄉產業協同、人員往來、要素流動,離不開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硬”支撐。近年來,淮上區積極推動設施“硬聯通”,交通持續優化,蚌固、蚌五高速建成通車,寧洛高速提升改造工程、淮宿蚌城際鐵路項目快速推進,中環線、龍華路、延安北路等主干通道完成提檔升級,雙墩路、淮畔路等30余條市政道路縱橫交織,淮上區建立了從“三縱三橫”到“四縱五橫”再到“五橫五縱”道路交通網絡體系。

今年,淮上區四好農村路涉及省、市目標考核任務項目總投資約3550萬元,其中聯網路約7.1公裡,縣鄉道提升改造約4.9公裡,養護工程 32.5公裡,從農田荒野到車水馬龍,鄉村路網與城市路網齊頭並進。

路暢產業興。

作為產業發展的聚集地,淮上區通過實施退市進園,區域承載能力持續提升,目前擁有沫河口化工園區、新材料零碳產業園等高端產業基地,形成了生物化工、硅基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集聚了雪郎生物科技、海華科技、八一化工等一批重點企業,是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全省唯一的國家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正奮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供應鏈平台集聚區。

從廣袤空地到高樓林立、從一產獨大到三產融合的華麗蝶變,淮上區產業區域協調發展,讓鄉村振興更有底氣。

沿著淮上區工業園區一路前行,曾經廣袤的鄉土上,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大企業大項目充滿活力,如今,淮上區東有沫河口化工園區,西有新材料低碳產業園,依托兩大產業基地,全區產業承載能力不斷增強,一批科技含量高、匹配性強的重點企業在淮河北岸集聚壯大。

淮上區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一產方面,聚力做好“農頭工尾”增值文章,糧油食品產業園、皖北現代食品產業園項目快速推進,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332家、556家。深入實施“158”行動計劃,積極創建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安徽金杉糧油食品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成功入選安徽省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在三產方面,加快推進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積極促進內貿外貿聯動,區域發展、城鎮提能、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項目建設提質增效。縱深推進城市更新小蚌埠片區項目建設,其中永泰花園南區、北區完成清場工作,淮上區“一園兩館”(體育館)項目、淮上實驗中學、龍華路雨污管網項目順利開工,第五污水處理廠建設持續推進……城市更新有序推進,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城鄉一體化

共譜民生大文章

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淮上區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共譜民生大文章。

蚌醫大二附院、蚌埠市中醫醫院、蚌埠八中、培文學校、城市軌道學院、蚌埠三中淮上校區……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不斷增強。近五年,淮上區城鄉中小學建設上的投資接近十億元,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逾9000個。通過跨地區合作,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推動了全區醫療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安置房項目的順利交付,讓超過一萬戶家庭受益,實現了所有行政村自來水全覆蓋。

在發展民生事業的過程中,淮上區創新方式方法,推動質效提升,在小蚌埠片區開發中,淮上區採用了“區域整體投資建設運用一體化”理念,建設內容涵蓋安置房、文化館、體育館、涉鐵下穿隧道、道路、綠地等,有力完善了城區骨架路網,提升了區域綜合價值。在開發吳小街片區時,淮上區積極與央企合作成片開發,為片區居住用地、商住用地、教育用地、公共設施用地、道路用地等加快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大市政道路施工保障力度,龍興路、龍華路、雙墩路、中環線等基礎工程如期完成,農村“四好公路”建設全面推進,加快延安路淮河大橋、司馬庄路淮河大橋施工,實現了與市主城區的無縫對接,城市化進程步入快車道。

全力保障安置房選房工作,積極摸清拆遷群眾真實需求,堅持程序公正規范,圓滿完成了吳郢二期、永康苑一期安置房選房工作。

全力打造城鄉融合新樣板。以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為契機,加快城鄉融合步伐,雙墩家園,吳郢新村一期,淮濱四期,后樓新村等安置小區先后建成安置。加大安置小區綠化提升、路網提升、農貿市場建設、消防設施提升等基礎設施建設40余項。扎實推進“河長制”和“林長制”,開展四十米大溝和北淝河小蚌埠段水體生態整治,打造淝淮新河兩岸景觀帶。深入實施農村“三大革命”“五清一改”,建成村收集、鎮轉運、區統籌的環衛保潔機制,實現市場化保潔全覆蓋,切實解決群眾所盼。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實施擴建小區停車位、修建農村生產道路等48個民生實事項目。新建小蚌埠社區共享書屋,荷花園、桃花園共享閱讀點,新建文化長廊3個、六角亭8座、社區居民養老照護中心等。物業服務持續優化,持續推進“皖美紅色物業”小區治理新模式,完成“皖美紅色物業”提升改造﹔對發現電梯安全、飛線充電、牆皮脫落、屋頂漏水等問題,實施“清單+閉環”管理,形成暢通的便民服務體系。

從教育、醫療、居住環境到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淮上區城鄉各項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

城鄉深度融合

全力以赴促鄉村振興

近年來,淮上區緊緊圍繞中共中央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堅決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全面深化“五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聚力推動全區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探索推行“村黨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公司+農戶”發展路徑,淮上區積極引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入蔬果優勢主導產業,因地制宜開展規模化生產經營、農產品精深加工、鄉村旅游精品工程等項目,促進集體經濟持續壯大。

在淮上區小蚌埠鎮,城鄉深入融合,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澎湃動力,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紅火。該鎮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聚焦提升城區品質能級,跑出發展“加速度”,不斷打造鄉村振興的“小蚌埠樣板”。

集體經濟聚力推進。出台《小蚌埠鎮集體經濟發展2024-2026年三年規劃》,逐村進行分析研判,對村(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定期調度、分析研判和指導幫扶,形成一村一策。今年以來,先后推進雙墩小區非機動車充電項目、雙墩村“玉米迷宮”項目、吳郢新村菜場項目、徐崗村機動車充電樁項目等多個集體經濟項目。截至目前,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總計715.63萬元。

這僅僅是淮上區深入開展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

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淮上區堅持以人為本,重點解決居民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醫療保障等問題,推動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排排農家院落干淨整齊,錯落有致,鄉村道路干淨順暢、休閑廣場建在家門口,村庄外圍專門劃定了產業發展區域,工作機會送到家門口。看著村子面貌煥然一新,淮上區梅橋鎮淝南村村民老劉感慨:“現在的日子真舒心。”

淮上區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深做實“黨建引領、一組一會、五治融合”社會治理新模式,創新探索“積分制”和信用村建設等工作,將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拓寬了服務群眾的半徑,凝聚了基層發展合力,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真抓實干促融合,砥礪前行譜新篇。

在淮上,融合發展的故事持續更新。

淮上區正按照市委“擁河發展”戰略,積極編制淮河北岸新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遵循“一河兩岸,統籌規劃”的原則,明確新區總體城市設計、城市風貌特色,構建東西拓展、南北鏈接的城市走廊,努力打造具有淮上特色的城市風貌,形成小蚌埠片區、職教園區、商貿片區、淮上行政片區、吳小街片區、西門渡片區等多板塊聯動的發展格局。扎實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不斷開辟區域經濟發展的廣闊新空間,讓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更加強勁。(蚌埠日報)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