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出台意見推動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到2027年,安徽省基本形成業態豐富、布局合理、優勢彰顯的康養產業體系,規上企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規上企業數量達到4000家。到2030年,規上企業產值達到5500億元,打造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國際化綜合康養基地,形成若干引領全國的行業標准,康養產業競爭力、影響力、品牌力明顯提升,成為全省經濟增長新動能。
建設400家以上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
《意見》中提到,要豐富孕產、避暑、休養、創作等全齡全家旅居康養服務,吸引多代人共同來皖旅居康養,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特色康養功能的數字游民基地。
同時,豐富“研學康養”,面向老中青幼文藝體驗和知識需求,挖掘農耕、中醫、紅色等文化中的康養理念和元素,活化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突出知識含量和可及性,創新感受自然人文、領悟生命真諦的研學體驗。規劃建設100條研學康養特色線路。以綜合醫院、中醫院為重點,推進康養學科建設和設施更新。開發代際親情社區,建設400家以上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鼓勵融合康復醫院、慢病療養機構、護理院、養老院功能,建設醫養結合康養聯合體。
培育100個康養制造專精特新企業
《意見》指出,加快先進康養裝備制造,研制趨勢分析、智能預警、智能診療等健康管理系統,影像診斷、體征監測、微整形等醫療器械,導盲、助行、護理等康養機器人。支持建設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康養機器人產業園、高端醫療裝備應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個康養制造專精特新企業。
推動皖產藥食同源中藥材、藥酒同源保健酒等產品生產,打造一批區域公共品牌。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空間計算、多模傳感等技術,創新元宇宙康養體驗。
打造100個星級康養村、療愈村
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推進安徽藥膳體系化研發,推出固本抗老、增肌強身、瘦身美體等品牌膳食產品。
建立安徽特色種質資源庫,選育富微量元素、益健康長壽品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農田硒、鋅等元素豐度。完善區域性預冷烘干、儲藏保鮮、鮮切包裝、冷鏈物流等初加工設施。強化健康食藥材原料安全監管。創新“農旅康養食住”融合體驗。打造100個星級康養村、療愈村,培育1000家精品康養民宿。
支持創新成果在康養場景率先應用
加強中醫藥康養理論和技術創新。實施新安方藥、華佗藥方“千方百劑”工程,遴選1000首名方、創制100個名劑。支持老字號、學術流派、傳統獨特技藝申遺,建設100個國醫大師、名中醫(名中藥師)、老藥工和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引領康養科技創新。支持建設康養創新平台,開展精准傳感、基因醫學、具身智能、腦機融合、智能決策等技術攻關。
加強醫院康復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推動組建長三角康復技術創新聯盟。推進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生命與健康、先進材料等領域前沿技術在康養場景落地轉化。支持垂直大模型在康養產品研發、方案設計等方面的創新應用。支持康養企業入駐孵化器等平台。
打造大黃山綜合康養基地
據悉,《意見》稱打造大黃山綜合康養基地,強化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窗口示范,支持宣城市全力導入上海優質康養資源,在空間塑造、產業集聚、數據驅動上發揮先導作用。面向全球市場,支持黃山、安慶、池州市各規劃建設1個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國際化綜合康養基地。支持亳州市與大黃山地區互動,建設中醫藥康養人才基地和大健康產品創新制造基地。
支持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康養數據庫和智算平台。以綜合基地為核心、主題部落為樞紐、鄉村驛站為節點,逐步構建全省康養產業智算平台。
鼓勵康養項目探索新型融資渠道
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支持頭部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合作方式、整合高端資源,建設康養大數據平台和創新孵化平台,探索高效的康養產業投資運營體系。充分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支持開展康養服務業態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一批與公立醫院聯動、與權威機構合作的高端康復醫院。支持醫藥、農業、環保、文旅、地產等企業布局康養業務。
支持開發醫養貸、康養貸等信貸產品,創設康養債券、保險、基金、融資租賃、信托等金融工具,支持保險公司創新康養運營模式。
鼓勵已建成地產綜合體項目轉型發展康養產業
加強土地要素保障。支持各市對康養產業重大項目用地“一事一議”。鼓勵已建成地產綜合體項目轉型發展康養產業,在辦理宗地分割時給予支持。積極創新盤活存量資源新模式,利用閑置商業、工業、倉儲、學校等存量場所改建康養服務設施。
此外,壯大專業人才隊伍,加強康養學科專業建設,探索建立高校康養實習實踐基地。支持養老規劃師、心靈療愈師等職業規范發展。
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對康養項目的支持
依托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專班,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推進統籌協調和政策集成。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對康養項目的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康養項目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推進大病護理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跨區域異地結算。各市人民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集中資源推進康養產業規劃和項目建設。(記者 祁琳 章沁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