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開放大學:以開放的姿態引領全民終身學習新風尚

“本學期共招收14個專業,20個班級,電子鋼琴、葫蘆絲、烘焙、模特、舞蹈、茶藝、油畫等熱門課程一開放就被‘秒光’。”近日,安徽老年開放大學負責人方文高興地說。該校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招生簡章,靠著老帶新、口碑傳的方式,報名十分火爆。
步入新時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終身學習需求愈加旺盛。適應新形勢、滿足新需求,近年來,安徽開放大學以開放理念辦大學,以學歷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社會培訓、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為抓手,面向全民學習者,創新辦學形式、學習方式,搭建全省終身教育“立交橋”,為各類教育銜接和人才成長提供融通渠道,打通終身學習的“最后一公裡”,“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新場景越來越豐富,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為服務安徽全民終身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
搭建五大平台 開放優質資源
“到底人間歡樂多,架上累累懸瓜果……”今年62歲的滕桂琴阿姨喜歡在家裡學唱黃梅戲《牛郎織女》選段,“送完孫子上學,我就在網上跟著專業老師學習黃梅戲,十分方便。”陳阿姨所說的“網”就是“安徽老年遠程教育網”,內容涵蓋文學戲曲、書法美術、醫學健身、社會科學、歷史地理、音樂舞蹈、生活藝術、農村農業、安徽文化等9大類優質高清視頻資源,市民在免費注冊后即可選擇喜愛的內容進行學習,共享豐富的“老年教育菜單”。2024年4月,安徽老年遠程教育網入駐“皖事通”平台,目前累計注冊用戶數突破174萬人,免費開放《黃梅戲》等600門適老課程資源,課程1.31萬余講。
課堂學習。
作為一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學歷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和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新型大學,安徽開放大學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先后建設了“安徽省中小學教師教育網”、“安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在線”、“安徽繼續教育在線”、“安徽全民終身學習網”、“安徽老年遠程教育網”等平台,滿足社會各類學習者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
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模式。2013年,在安徽省教育廳指導下,安徽開放大學承建全省統一的繼續教育與管理平台,建設全國首個“安徽繼續教育網絡園區”,創設政府引領、統一平台、高校聯盟、學分銀行和多校協同的“4+N”繼續教育共同體,目前入駐高校及教育機構達152所,注冊學習者139萬人,平台訪問量突破7.1億人次﹔網絡教學資源總量85萬條,其中視頻資源超過60萬講﹔上線課程4萬門次,其中高校間共享課程近1.2萬門次,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廣泛應用。
目前,安徽開放大學各類學習管理平台注冊人數445萬,總訪問量10.9億人次,其中2023年全年網站群訪問量1.8億人次、新增注冊用戶91萬人。
同時,學校匯聚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16萬余講,“一庫多平台”初步建成,面向社會免費開放數字化學習資源3.5萬余講,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活動豐富。
多元辦學模式 滿足多樣需求
從大學生村官,到安徽省蒙城縣許疃鎮土橋村駐村第一書記,到許疃鎮黨委委員,無論在哪個崗位上,盧毅都鉚足勁往前沖。“感謝開放大學,讓我有機會一邊工作一邊上學。”2013年大學畢業后,盧毅成為了一名村官,“鄉村工作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需要進一步儲備能力”,2020年春,盧毅走進了蒙城開放大學,學習法學專業,並把所學運用到鄉村振興的具體工作之中,因為工作出色,她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等榮譽,這是對她扎根鄉村、建功鄉村的肯定。
學校自1999年起舉辦開放教育,至今仍是學歷教育的主體,目前本專科在籍生近13萬人。學校還整合利用多種教育資源,積極舉辦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等,累計培養學歷教育畢業生70多萬人,為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1948年出生的馬重堂曾榮獲2022年全國“百姓學習之星”。“活到老,學到老”是他的座右銘。多年來,他堅持學習不放鬆,開展黨史宣講,舉辦健康講座……用自己終身學習的經歷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近年來,在安徽省教育廳指導下,學校組織開展全省“百姓學習之星”和“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征集活動,先后有37位國家級“百姓學習之星”、161位省級“百姓學習之星”獲評,馬重堂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安徽省社區教育研究指導中心,學校建設覆蓋城鄉的安徽全民終身學習平台,建立和完善組織網絡,推廣社區教育研究成果。目前,指導全省建設社區大學和社區學院共計104個,其中國家級社區教育試驗區6個、國家級社區教育示范區5個、安徽省加盟全國學習型城市聯盟城市13個,獲評“長三角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和“長三角特色地方品牌項目”60個。
辦學45年來,安徽開放大學實行多規格、多功能、多形式辦學,學歷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並重,辦學與服務並舉,堅持把大學辦在社會中,積極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等密切合作,近年來開展各類培訓、社會考試等100余項,共建安徽工匠學院、安徽民政開放學院、安徽數字產業學院等特色學院,為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職業化、專業化、本土化應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滿足了社會人群各類學習需求,真正成為百姓身邊的大學。
暢通成才渠道 引領終身學習
2024年2月28日,安慶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成人專科農業經濟管理專業開班,這標志著全國農民學分銀行首次進入實體運行。通過構建書証融通課程,將多元証書轉化為專業課程學習成果,實現農民技能與學歷的有機結合。“農民學分銀行為農業從業者帶來了巨大鼓舞和便利,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可以幫助我們有效提高素質素養,早日獲取畢業証書。”學員曹志文表示。
《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建設安徽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是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的有效途徑。
閆士心是安徽開放大學2023春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入學后參加了成教學位英語考試,取得合格成績后,學校將其學位英語成績存入學分銀行,進行認証與轉換,“通過學分銀行,我獲得了免修《大學英語》的資格,而且將學位外語成績存入進我的學分銀行個人檔案,將來有需要,還可以再進行轉換。”“學分銀行就是以全體社會成員為服務對象,以學分管理為服務內容,為學習者建立終身學習賬號,存儲認証、應用各級各類學習成果﹔建立學習成果認証轉換標准體系、積分激勵機制,促進不同類別學習成果的轉換和應用。”安徽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負責人錢豐收說道。
安徽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於2020年12月獲批成立,管理中心設在安徽開放大學,負責學分銀行具體的建設、管理、運行等工作。在安徽省教育廳的指導下,依托安徽繼續教育網絡園區,聯合百余所高校,面向安徽省乃至長三角地區社會人員和在校學習者,暢通多類型學習成果認証與應用通道,構建覆蓋全省的學分銀行認証服務體系,目前認定課程245門,証書109類,為130萬余名學習者建立學習賬戶,累計產生學習成果900萬條,設立學習成果認証服務中心111個。2024年4月,學校申報的《基於安徽繼續教育網絡園區建設基礎的省域學分銀行服務三教統籌協同創新實踐與研究》項目入選教育部學習型社會建設重點任務。
近年來,安徽開放大學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科學分析各類學習者特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數字化賦能服務終身學習,全方位引領全民終身學習新風尚。“學校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根據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發揮終身教育主力軍作用,充分利用全省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優勢,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多終端的公共學習平台,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人民群眾身邊,努力提升全民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和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貢獻力量。”安徽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杜愛玉說道。(張文娟 徐谷波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