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颍對話 不止西湖①丨古韻承千載,戲影梆聲展新彩
導語:金秋時節,“秋韻杭颍 不止西湖”潮新聞2024長三角美好生活季阜陽文旅專區正式拉開帷幕。六大匠心獨具的市集展位,集中展示了阜陽當地的特色非遺、絲綢以及各類文創。戲影梆聲間,杭州越劇《十八相送》與安徽阜陽梆子戲《穆桂英挂帥》共同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跨越地域、穿越時空的戲曲雅韻。
西湖是自然山水和東方美學的結合。在它身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各種中華文化元素,詩詞、繪畫、傳說、戲曲......由這些文化內涵累積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文化品質的西湖,區別於其他自然湖泊,自成一家。
現場,杭州越劇《十八相送》以其細膩的情感表達和悠揚的音樂旋律,深深打動了每一位觀眾。
梁山伯與祝英台身著精致的戲服,演繹著那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祝英台借“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向梁山伯表達自己的心意﹔梁山伯則以“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回應。隨著梁祝二人在草橋結拜、在鳳凰山互訴衷腸、在觀音堂許下誓言,感情層層遞進升華,現場觀眾仿佛被帶著進入了一個充滿浪漫與美好的世界。正如祝英台的演員張莎莎所講,“《十八相送》不僅是一部經典的愛情故事,更是一部充滿智慧與哲理的戲曲作品。”
同樣,安徽阜陽的梆子戲《穆桂英挂帥》,激昂的唱腔搭配生動的表演形式,也贏得現場觀眾紛紛拍手叫好。
穆桂英身著戰袍,手持令旗,英姿颯爽,展示著為國出征的決心。穆桂英帶著堅定的眼神和鏗鏘的步伐,將舞台幻變成了一個充滿硝煙與戰火的“戰場”。“《穆桂英挂帥》是一部展現女性英雄形象的劇目,更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佳作。”主演穆桂英的演員姜美麗說,通過這部戲,更深刻體會到作為戲曲演員的責任和使命。”
杭州、阜陽兩地的戲曲風華,在《十八相送》的柔情與哀婉中,也在《穆桂英挂帥》的豪情與壯志中。這兩出膾炙人口的戲曲經典,不僅是兩地在杭颍西湖文化背景下,戲曲藝術和諧共生、和而不同的生動例証,更是中國傳統文化深邃廣博、綿延不絕的璀璨見証。它們以各自的藝術語言,勾勒出中華文脈的恢弘,讓后世窺見這份跨越時空的文化自信與不息傳承。
提到杭州的戲曲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越劇。其清麗婉轉、如絲如縷,細膩入微的表演,宛如杭州西湖山水一般,既流淌著柔情似水的溫婉,又蘊含著堅韌不拔的風骨,令無數國內外戲迷心馳神往。同時,杭城還滋養了昆曲、京劇等多種戲曲形態,於古色古香的茶館之中,細細品味一出戲,恍若頃刻穿越,置身於文人墨客雅集的往昔,沉浸超脫塵囂的藝術享受之中。
茶余飯后,信步至颍州西湖之畔,不經意間便能邂逅街頭巷尾的戲曲表演,感受自然景致與藝術表演的交融。梆子戲、嗨子戲、太和清音……一場場超脫的戲曲演出,不僅是對阜陽戲曲美學的深度鑒賞,也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探索之旅,讓人在悠揚的曲調和生動的表演中,感悟阜陽深厚的歷史底蘊與豐富的文化內涵。
百年之計,莫如樹人。戲曲傳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新一代戲曲人才直接關系到戲曲的未來。杭州、阜陽兩地通過舉辦戲曲培訓班、開展戲曲進校園等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熱愛戲曲藝術。同時,兩地通過培養新一代戲曲“接班人”,傳承和發揚傳統戲曲藝術。現場演員們表示:“作為戲曲演員,我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文化遺產,為觀眾帶來更好的作品和表演。”
讓戲曲文化更“有戲”,更要從“根”上挖。戲曲作為當地文化形態具象的代表之一,體現當地的精神內核,杭阜兩地戲曲文化也在不斷傳承中創新——在保留傳統唱腔和表演形式的基礎上,演員們積極吸收現代元素和新技術手段,並與其他地方戲曲劇種加強交流和合作,為傳統戲曲藝術注入新的活力。(陳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