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淮北濉溪縣:移風易俗讓鄉村從“面子”美到“裡子”

呂歡歡
2024年09月09日11:1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講排場的少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人多了﹔封建迷信、奢侈浪費等陋習少了,崇尚科學、厲行節約的新事多了﹔遇事比闊氣、講排場的少了,倡導文明、健康理念的多了……

近年來,淮北市濉溪縣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作為破舊立新的重要一環,推動移風易俗從制度上形成規范、思想上形成自覺、風氣上形成氛圍,鄉風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匯聚起城市發展的持久動力。

“引”領沐新風 “易”出新氣象

皖北地區廣大鄉村,在辦理婚喪嫁娶、喜慶事宜中,有個負責出面張羅各項事宜、從事組織協調工作的特殊崗位——“大總”。

何為“大總”?用當地人的話來說,就是“操辦事的”,一般由社會閱歷豐富、謀事周密細致,對本地風俗習慣比較熟悉的人擔任,是整個事情能否辦理圓滿的核心人物,“中國好人”謝現雷就是其中一位。

從部隊退伍后,謝現雷回到老家,與妻子朱倩倩攜手創業、回報鄉梓。他們嚴把產品質量關,從不拖欠貨款和工人工資,積極組織員工提升專業技能,把訂單分給村民一起做,安置吸納村內18名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

謝現雷正在為一對新人做“大總”工作。 濉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謝現雷正在為一對新人做“大總”工作。濉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憑借好口碑,謝現雷成為當地的“大總”。每次應邀操辦紅白喜事,他用群眾喜歡聽、易接受的鄉音土話,引導群眾紅白事簡辦,切實減輕農村群眾人情往來負擔,養成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做‘大總’,最關鍵的就是想著怎麼幫人‘省錢’,又要把事情辦圓滿。”謝現雷坦言,轉變村民們的思想並非易事,他便從自身做起。

在他的動員下,其侄女考上大學,便沒有辦理升學宴,親朋好友的“份子錢”也一概不收。無獨有偶,朋友家兒子小杰結婚時,女方家象征性收了一點彩禮,結婚時不用豪華車隊迎親,彩禮錢如數奉還。

開了好頭后,越來越多的村民群眾採納他的意見。“紅事情”不再為了所謂的“面子”索要天價彩禮,桌席從每桌上千元降到500元左右﹔“白事情”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村民負擔大大減輕,勤儉節約、孝老愛親、喜事簡辦、厚養薄葬的淳朴民風愈發濃厚,勤儉節約之風在村民們心中生根發芽。

“簡”辦不減愛 “移”出好風氣

政府搭台,“大總”打擂。

今年1月,濉溪縣啟動第三屆“我是大總”評選活動,吸引村“兩委”成員、基層法律工作者、致富帶頭人等244名“大總”報名參賽。

在“大總”的示范引領下,全縣超過1000個家庭取消大操大辦計劃,紅白事平均每場節約支出2—3萬元,逐步把廣大群眾從過重的人情消費、人情負擔中解放出來。

隨著“大總”作用的切實發揮,當地切實減少了“面子上的彩禮”“餐桌上的鋪張”“舌尖上的浪費”,讓“文明指數”轉換成群眾的“幸福指數”。

比如,楊青所在的南坪鎮黃溝村,桌席價位從千元級降到百元級,從每次動輒20桌減到10桌左右,新人們踴躍參加鎮裡舉辦的集體婚禮﹔百善鎮黃新庄村文化禮堂更名為“十五號禮堂”,賦予了每次不超過15桌的新內涵,並配備婚慶設備,“大總”或村干部免費客串司儀,為村民提供免費操辦紅白喜事的場地﹔臨渙鎮臨南村梁廟庄“白事情”,村民幫完忙各自回家,不增加事主負擔﹔劉橋鎮周口、孟口等村,婚車由村民自家轎車輪流免費提供,不用豪華車隊迎親……

濉溪縣第三屆“我是大總”比賽現場。 濉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濉溪縣第三屆“我是大總”比賽現場。濉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各村‘大總’的推動下,作為安徽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實驗區的濉溪縣,多地婚事辦理中高額彩禮、婚宴大操大辦、人情隨禮偏重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群眾在婚嫁中的支出負擔明顯減輕。”濉溪縣文明辦負責人如是介紹。

眼下,濉溪縣正積極打造民俗茶館、文化廣場、德育村校等特色宣傳陣地,用好宣教陣地“活資源”來開展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以“趣味性”“互動性”提升群眾“知曉度”與“認可度”,讓移風易俗的觀念和行動在群眾中遍地開花。

對於濉溪縣而言,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不僅是一個超越自我的“蝶變”過程,也是一次“內外兼修”的主動沖刺。隨著群眾思想的轉變,文明的種子已植根於這座城市,似春霖甘露,悄然拂進濉溪人的心田,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助推著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