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大黃山︱“新農人”鄧茜:“播下創業的種子,放飛青春的夢想”
“是巍巍高山吸引我們義無返顧舉家前往,是傳統村落賦予我們安定的力量,是鄉村振興引領我們的創業願景,更是大黃山給予我們青春的夢想,在這裡書寫一切可能……”
在大黃山全球推介會上,來自湖北的姑娘鄧茜出口成章,用一個排比句,道出了她把家庭和事業都安在“大黃山”的初衷。
鄧茜一家齊上陣,為“大黃山”鼓與呼。人民網 任峰濤攝
鄧茜除了是“塔川書院”民宿主理人,還有著另一重身份,就是安徽媳婦。
黃山創業八年,如今對於她來說,早已是他鄉變故鄉。如果要給自己一個愛上“大黃山”的理由,鄧茜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最愛的是那種獨有的鬆弛和氣度。”
鄧茜坦言,“作為外地人,第一次來黃山的時候,就被這裡深厚的人文和靈韻的山水所吸引,所以結婚之后就把創業的種子,種在了黃山。”
在村裡,“塔川之戀”已經成為一段佳話,“塔川書院”更是備受推崇。
俯瞰“塔川書院”。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依山改建的農房屋舍,古朴的粉牆黛瓦,斜山式屋檐,站在陽台,憑欄遠眺,層巒疊嶂的山峰盡收眼底,大片的水稻梯田與古民居交相輝映。漫步其間,有種“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暢快。
沿門前的石階小道,一路可聽水聲潺潺、可聽鳥鳴悠悠,亦可聽到風吹過竹林的婆娑聲,原生態的鄉土氣息扑面而來。
鄧茜說,當初的設計靈感,源於白居易的《池上篇》:“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在這裡,“有堂有庭,有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
魏濤和鄧茜,一個老家在安徽銅陵,一個老家在湖北武漢,同樣喝著長江水長大,在情定黃山之前,這或許是兩人唯一的交集。要說共同點,“愛折騰”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塔川書院”,民宿主理人鄧茜的詩意生活。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2015年選址,2016年裝修,僅用4個半月的時間,“塔川書院”正式開張營業。
“之所以選擇來到鄉村創業,是因為看到了鄉村的發展前景,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能夠加入到助力振興鄉村的隊伍。”鄧茜坦言,希望通過自己的小小努力,用文化、用理念、用藝術賦能鄉村發展,讓整村的業態豐富起來,讓村庄有顏值、有產值,更有價值。
在他們的努力下,“塔川書院”的名氣不脛而走,年輕人的加入,也讓這個村庄變得活力十足。
徽劇演出、稻田音樂節、非遺魚燈制作、夕陽瑜伽……越來越多的新業態被植入到這個曾經被遺忘的山村,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黃山、認識塔川、了解徽州。
“塔川書院”一隅。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這麼多年來,令魏濤和鄧茜欣慰的是,塔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泥巴路修好了,路燈也點上了,在他們的影響下,村裡陸陸續續開起了不少民宿和農家樂。
“門前山河白雲,窗外草木星空,靈魂放鬆休憩,人生自有詩意。”這是鄧茜為“塔川書院”寫的一首小詩,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
如今,魏濤和鄧茜已經拿到塔川村的整村運營權,塔川田園綜合體的設想,也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正一步步變成現實。用鄧茜的話來說,“離自己的初心越來越近了。”
相關新聞:
我愛大黃山丨“大國工匠”周東紅:“將宣紙文化瑰寶守護好傳下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