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文明新風·肥西實踐⑤ | 托起幸福“夕陽紅”

陶偉
2024年07月17日16:4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剛領到紙和剪刀,不等社工演示操作步驟,83歲的吳昌珍老人便迫不及待開始自己的“表演”:隻見她熟練地折紙,描線,后又拿起剪刀一頓“飛舞”,不一會,一片紅色“雪花”如魔術般在其手中綻放。

這是7月2日發生於安徽省肥西縣上派鎮古埂社區的一幕。當天,由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肥西陽光愛心社聯合主辦的“益”暖和家園志願服務活動現場,吸引了眾多社區老人參與。

社工指導老人剪紙。人民網 陶偉攝

社工指導老人剪紙。人民網 陶偉攝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關愛老人既是中華民族傳承美德,也是傳承敬老文化、‌賡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題中之義。如何讓老年朋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近年來,安徽省肥西縣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活動,切實解決老人困難的同時,也打造社區文明助老新風尚。

一場剪紙活動看似普通,卻是社區與轄區老人一次交心的溝通。

“古埂社區總人口超11000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2092人,佔社區人口的五分之一。”古埂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如何服務好老人成為社區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剪紙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不僅能豐富老人的文化生活,還能促進老少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強化社區的凝聚力。”這位工作人員道出了剪紙活動背后的意義。

活動現場,滿頭銀發的老人們與年輕的志願者坐在一起,手持剪刀,專注地剪出精美的圖案。每一個細致入微的剪刻都透露出濃厚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志願者們耐心講解剪紙的歷史和技巧,並現場示范,確保每位老人都能跟上進度,享受創作的樂趣。

事實上,通過“社區+社會組織”模式,古埂社區從2023年1月啟動了“益暖‘和’家園”志願服務項目。項目以服務老人為主旨,以家庭為依托,以志願服務為補充,通過定期入戶走訪等方式,梳理社區資源,建立台賬,常態化開展上門義剪、關懷慰問、家政服務等活動。

老有所樂的基礎是老有所養。

7月2日上午,剪紙活動結束,時針已經指向11時。吳昌珍老人轉身來到一牆之隔的社區食堂,坐等開飯。

“今天有紅燒鴨、肉燒瓠子、西紅柿炒雞蛋、炒平包,還有一個冬瓜蛋湯。”聽著食堂工作人員的介紹,吳昌珍開心一笑:“今天又有口福了。”

老人在社區食堂就餐。古埂社區供圖

老人在社區食堂就餐。古埂社區供圖

原來,吳昌珍老人平時一人居住。“我經常是上午來社區參加活動,中午就在食堂吃飯,這裡不僅飯菜花樣多,還實惠。”吳昌珍介紹,她平時吃一頓隻需8元。

據悉,自2022年8月正式運營以來,該社區老年食堂為6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務,通過幫廚、送餐上門等保障服務讓社區116名老人“吃”出幸福晚年。“每天大約有30人就餐,另外我們還為行動不便的16名老人提供送餐服務。”社區食堂工作人員如是說道。

此外,社區每月定期聯合多家醫療單位為轄區老人開展義診服務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提供健康咨詢、身體檢查、測量血壓、血糖等常規義診服務,還配備了中醫飲食健康指導、診脈、推拿等形式多樣的特色服務。”古埂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自去年以來,社區35名志願者成為老人健康的“守護者”,累計提供服務24次,服務群眾1500余人次。

不只是古埂社區,在肥西縣康和社區,愛心義剪活動如同一縷春風,輕輕拂過李灣家園。在陽光明媚午后,志願者們穿梭於老人們的家中,悉心攙扶他們來到樓棟門前的廣場上,為他們精心修剪頭發。

義診活動。康和社區供圖

義診活動。康和社區供圖

助老服務始終“鄰”距離。在該社區,愛和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為老人歡樂的源泉。每逢季度老人生日會,志願者們總是積極參與,精心布置,用真心與行動構筑起一個個溫馨的記憶,讓老人都能感受到來自社區的安心與便利。

傳統節日更是志願服務隊展現溫情的時刻。從端午節到重陽節再到臘八節,志願者們提前策劃,整合眾多資源,精心布置各式各樣的活動角落:老年義診、公益理發、健康養生讀書角,甚至還有“智能幫手”貼心地協助老人處理醫保繳費等事宜。每一項服務都充滿了對老人的深深敬意與關愛。

此外,康和社區的“鄰”距離為老志願服務隊更是常態化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趣味運動會、節日喜樂會、文藝匯演、普法宣傳……旨在豐富轄區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晚年時光更溫暖,也更多彩。

據悉,近年來,肥西縣打造“‘埠’滿夕陽”愛心幫扶志願服務項目、“常來常往”益耆福務特色項目品牌、“幸福銀齡 關愛夕陽”等助老志願服務項目50個,開展助老活動2022場次,服務人群約18萬人次。未來,肥西縣將繼續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助力打造助老文明實踐項目,積極開展科技助老、健康關愛、宣傳教育、法律援助、心理慰藉等相關活動,不斷豐富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持之以恆地推動助老文明實踐行動。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