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吳焰

合肥打造種業創新高地

本報記者 吳 焰 徐 靖 李俊杰
2024年05月24日07: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4日   第 18 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4日 第 18 版)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店埠鎮趙崗村水稻千畝示范田裡,秧苗剛插下,種糧能手趙昌明笑逐顏開:“去年,農技專家幫助選了‘兩優517’稻種,畝產達到1480斤,今年我接著種。”

強農必先強種。合肥用心用力打造種業創新高地,去年全市種業銷售收入超11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持証種子企業增至253家,其中6家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額連續5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從“滿足量”到“提升質”,提高良種覆蓋率

為什麼“兩優517”稻種深得農民青睞?

合肥豐樂種業水稻研究院院長張二朋說出緣由:“‘兩優517’是豐樂種業與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合作選育的新品種,產量高、耐高溫、米質優。”

合肥市市長羅雲峰表示,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一張藍圖繪到底,合肥全力推動現代種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在端穩中國飯碗、維護糧食安全上爭取更大作為。

跟著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張從合,記者來到公司南崗基地試驗田。在一處田埂上,張從合停下腳步:“這是我們正在培育的水稻新品種‘振香優66’,它不僅穩產、高產、抗性強,口感和香味也都別具特色。”

張從合介紹,過去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產量上,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和人民群眾消費不斷升級,這幾年種業科研方向開始從“滿足量”逐步向“提升質”轉變。

“什麼樣的稻米蒸煮出來鬆軟可口,什麼樣的稻米米芯較硬,我們正是從一次次實驗中尋找答案。”在荃銀高科分子育種實驗室裡,公司副董事長張琴告訴記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自主選育或合作選育了64個雜交水稻新品種、8個雜交玉米新品種和1個棉花新品種。

好種多打糧、打好糧。合肥市肥西縣豐樂鎮新華村,種植大戶孔祥歡正忙著插秧后的田間管理。近兩年,在當地農技站的推薦下,他種上了“荃兩優2118”水稻,不僅高產穩產,還抗病抗倒伏,“良種配良法,去年畝產達到了1500斤。”

近年來,合肥市加大政策支持,強化創新引領,優質特色品種加快升級。其中,2021年合肥市出台意見明確,通過國家或安徽省審定的農作物、畜禽、水產新品種,滿足一定條件后,給予2萬—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好政策激發了種業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動能。在去年9月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十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上,入選“全國種子雙交會展示綜合表現優良品種”的66個品種,有一半以上來自合肥。

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正義說:“下一步,合肥將加快實施育種聯合攻關‘揭榜挂帥’工程,力爭到2025年,培育1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產、優質、高效、多抗的突破性品種﹔主要農作物品種實現一次更新換代,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

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激發新動能

忙活了大半天,肥東縣八斗鎮湯德志家庭農場負責人湯德志坐在田邊休息,“新種子就是好,這秧苗是高產品種,有了它,咱庄戶人奪取糧食豐收就有了底氣。”

湯德志說的新種子,是安徽國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豪兩優729”。“抗病虫害,米質好。去年我選種這個新品種,一畝多收了200斤。”湯德志說。

好收成的背后,是合肥種業全產業鏈加快融合發展。

厚植種業產業鏈源頭優勢,壯鏈延鏈。

在長豐縣育種基地,國豪公司技術總監朱先飛正在實驗室裡做雜交水稻品種的DNA鑒定,“如果有雜株,或者親本純度不夠,結果上就會顯現出來,稍微一點變化,都可能導致種子質量不穩定。”

好種子走出實驗室,扎根田間。這幾天,國豪公司生產總監余洪根正在巢湖市夏閣鎮生產基地指導收割油菜,“新品種‘徽豪油68號’抗寒性很好,今年又是大豐收。”

種業產業融合發展,強鏈補鏈。

為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國豪公司成立了安徽格瑞因糧油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糧食回收、加工銷售。

“我們的目標是從種子延伸到水稻和油菜,再到大米和食用油,打造‘從種子到勺子’的全產業鏈。”國豪公司董事長韓仁長說,“通過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豐富產品類型,依托訂單銷售模式推廣種子,糧農的生產積極性會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也會提升。”

政策扶持,激發種業全產業鏈新動能。

合肥市把現代種業作為重點產業,從2022年起每年設立種業建設發展專項資金1億元,並設立了5億元規模的“種業之都建設及科技強農發展基金”,真金白銀支持種業發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種業產業。

“推進種業全產業鏈要素聚集,要出真招、出實招。”羅雲峰說,打造種業創新高地,合肥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持續加大對種業行業及企業扶持﹔鼓勵種業龍頭企業對外兼並重組,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支持種業企業開拓市場,提高全球市場銷售份額﹔支持種業企業訂單化種植,推進“種糧一體化”發展。

強化研發創新,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推進

一大早,長豐縣花塘村草莓種植大戶苄秀蓮就在大棚裡忙活,“這是新品種‘長豐紅玉’,呵護可得小心著嘞。”

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相關負責人寧志怨介紹,“長豐紅玉”是所裡與長豐縣農業農村局共同研發的,去年剛試種成功,從多點試驗與示范栽培表現來看,性狀穩定、優勢明顯,“植株長勢強,適宜開展綠色、有機種植,果實早熟,品相正,口感好,很受市場歡迎。”

長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經作站站長侯純旺說:“‘長豐紅玉’香味非常濃,抗病特別強,育苗難度較小,產量每畝能達到2000公斤。”

一個個好品種不斷推出、走向市場,是合肥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結出的碩果。

促進種業振興,研發創新是關鍵。

去年,合肥市級財政專門安排500萬元,支持種業企業聯合生物育種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良種聯合攻關及生物育種技術研究,選育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突破性品種。“去年全市新增通過國家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8個、佔全省42%﹔通過省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18個,佔全省30%。”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高燦紅介紹。

推動種業發展,要強化頂層設計。

近年來,合肥堅持保種、護種、育種、引種、用種“五種”並進,全力推動現代種業全產業鏈發展,高質量打造種業創新高地。

“我們從資源保護利用、自主創新、做強企業、做優環境等方面著力,不斷優化現代種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劉正義介紹,合肥加大力度,支持企業建立規模化商業化研發平台和創新聯合體,推動資源、人才、資本聚集,扶持優勢企業發展,提升品種研發、產品開發、產業化應用的種業全鏈條現代化水平。

推進自主創新,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

持續推進良種聯合攻關和遺傳改良計劃,合肥挖掘有用的基因,創制有突破性的種質,推進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智慧農業谷獲批建設“農業傳感器與智能感知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創建“智能育種加速器”獲批“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培育優質功能水稻、優質節水小麥、耐旱宜機收玉米、優質蛋白玉米、高產高蛋白大豆等重大新品種。目前全市兩系雜交水稻、抗病小麥、西(甜)瓜、南瓜等領域育種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油菜雜交育種、蔬菜育種、水稻功能基因發掘利用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一粒種子,一倉收獲。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裡,合肥種業振興不斷積聚優勢,加快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高燦紅說。

(責編:關飛、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