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打造聚才引智“強磁場”

——泗縣人民醫院實施“人才強院”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4年05月22日08:4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我在深感自豪的同時,更覺得當初從南方回歸的選擇是正確的,醫院是聚才引智,個人的成長進步源於醫院這個‘強磁場’。”日前,泗縣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科教科科長付磊,在獲得泗縣衛健系統“優秀醫生”表彰時,他內心激動地說。

付磊口中的“強磁場”,是醫院堅持抓黨建帶隊伍工作思路,實施“人才強院戰略”,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實招”。

打造聚才引智“強磁場”,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如何扛起大醫使命,激活“第一資源”?

落實黨管人才責任

——筑巢引鳳,拓寬引才“動力源”

5月17日,泗縣人民醫院的王東教授正帶領消化內科韓家安、陳奎等醫護團隊剛做完一台“胃腸息肉切除”手術。這位“三好一滿意(質量好、服務好、醫德好、群眾滿意)”醫生,有著不小的來頭。

王東曾留學美國加州大學和日本九州大學,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教授,第二軍醫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2006年獲第二軍醫大學內科學消化專業臨床醫學博士學位、2013年第二軍醫大學組織胚胎與解剖學博士后。曾先后在日本、德國進修學習,榮獲首屆“榜樣長海”人物。如今,上海瑞金醫院和泗縣人民醫院共建“科室聯盟”,他成為了泗縣的“常客”。

為什麼選擇泗縣?王東坦言:“一是看中了泗縣人民醫院在當地的龍頭品牌和厚重積澱,二是真切感受到泗縣縣委、縣政府、縣衛健委及院領導對人才的重視和發展學科的決心,希望和泗縣人民醫院同事們一道為當地和周邊地區父老鄉親服務好。”

王東教授不負眾望,在“傳、幫、帶”的同時,極力推動治療模式和技術方法的全面創新,使泗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臨床治療手術量大幅提升,同時確定了科研方向,科室氛圍和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如今,在皖東北地區首屈一指。

初心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據泗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人事科長朱邦勝介紹,借梯登高,上接“天線”,聚賢納才,是醫院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而厚植人才成長和發展的“肥沃土壤”,則是更好發揮人才支撐作用的“源頭活水”。

這樣的“雙向奔赴”,不止發生在王東教授一個人身上。近年來,泗縣人民醫院搶抓“長三角健康一體化”機遇,在對接先進資源上“上浮”,積極對接優質醫療資源,成立醫療聯合體、專家工作組,加快補齊自身短板,形成了專科醫療服務能力越強,綜合科室和公共衛生服務越好的良性循環。權威醫學領域專家、教授大咖紛至沓來,在這片熱土上大展作為、實踐夢想。

提升本土人才素質

——多措並舉,打造人才“孵化器”

春風化雨,方能育得花開。深入實施“人才強院”戰略,不僅要靠人才“輸血”快速拉開發展空間、激活創新動能,更要靠“造血”厚植事業底氣,實現可持續發展。

小滿時節,豐收在望。但草溝鎮大安村老張親屬的心裡卻是“忐忑不安”。老張凌晨因突發疾病,家人撥打120救援求助,術前患者老張家屬還擔心手術風險及費用問題等。心內一科季德主任診療團隊經充分溝通后,順利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術,患者及親屬表示很滿意。

“在上海工作的女兒還擔心這次手術風險及費用問題,這不,今天女兒回來后逢人就夸,這都趕上大城市的技術水平了,既減少費用,又免去去外地看病就醫來回奔波之苦,家裡50畝小麥再過十來天也能收割了。”老張邊說邊比劃,臉上洋溢著笑容。

以往面對這類危急重症患者,當地醫生往往是束手無策,隻能無奈將患者轉往上級醫院,往往延誤最佳治療時間。

老張的親屬表示,他們從最開始的“不放心”到后面選擇做手術,除了對醫者的信任,也是看到醫院多學科團隊對患者病情的重視,並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治療方案。

病有良醫,方便看病,看得好病,讓生命得以健康發展,是一種幸福。泗縣人民醫院院長劉文武的話可窺一斑:“醫院對青年人才非常重視,建機制、搭平台、拓跑道,讓廣大青年在干事創業中迅速成長,人才集聚效應初顯,發展‘底座’更實、‘勢能’更足。”

求木之長在根,求水之長在源。像老張這樣,因技術創新獲益的患者還有很多,他們的康復得益於醫院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而這背后是院黨委對人才培養的堅持。近年來,醫院通過建立醫聯體、簽約專科聯盟等形式,上級專家團隊定期來院坐診、查房、手術、培訓等,提升學科建設和院內人才培養﹔每年選派青年骨干醫護人員到上海、合肥、南京等地三甲知名醫院“取經”﹔讓院內“名醫”進行“傳幫帶”等舉措為人才鋪就成長成才路。目前,已有151名副高職稱、20名正高職稱,涌現出戚偉、盧茂林、吳曉強、盧連娟、李慶志等一大批學科帶頭人。

突出“選優”這個關鍵

——創新引領, 集聚人才“強磁場”

引才、育才是基礎,留才、用才是關鍵。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激發醫療人才“一池春水”,就需要打破常規選舉人才,創新選人用人機制,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樹立“以實績論英雄”的風向標。

近日,依據《事業單位干部任用條例》規定和程序,神經內一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王耀被組織選拔為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縱觀王耀干事創業氛圍,他不僅做出了一定成績,還增強了科室的凝聚力,得到了領導、同事的廣泛好評。

由王耀牽頭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及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申辦的“腦卒中急救車超早期強化降壓的研究(INTERACT4)”科研項目,泗縣人民醫院作為分中心,成功入組64例患者。目前該項科研結果已投稿至“新英格蘭雜志”,並於2024年5月16日在線發表,此項目是泗縣人民醫院參與的第一項多中心科研項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牽頭的“急性后循環大血管閉塞成功機械取栓橋接替奈普酶動脈溶栓的療效評估(ATTENTION-IA)”科研項目,已入組多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牽頭的“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患者直接血管內治療與橋接治療對比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ATTENTION-IV)”,目前已入組多例﹔東部戰區總醫院牽頭的“經橈動脈入路行急性基底動脈閉塞再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RACE-BAO)”的科研項目,目前正積極篩選入組﹔他還積極參與泗縣人民醫院科研課題的申報,申報的“縣域卒中中心建設及臨床效果評價研究”課題已榮獲2022年度宿州市衛生健康科研重點項目。

從2022年5月至今,王耀先后被評為“宿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宿州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今年5月8日,他還被宿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授予第二屆“宿州好醫生”榮譽稱號。

從“青苗人才”到“學科骨干”到“科研領頭人”,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成長?人才的破格提拔使用,得益於醫院的人才選拔制度改革。

為了讓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干得成事,近年來,院黨委在臨床醫技學科管理團隊的選拔中,創造性推出“揭榜挂帥”制,以“目標責任狀”形式“挂榜”,引導科室目標與國家、醫院戰略契合,經學科團隊、醫護團隊、管理團隊層層選賢舉能,將真正的“帥”才選拔出來。

通過“揭榜挂帥”,突破選才的“年資”壁壘,醫院以學科建設為核心,科科爭創特色蔚然成風,科室團隊凝聚力增強,創新活力激發干事創業激情澎湃。梁福群、聶麗、萬鋒銳、彭乾坤等一大批青年業務骨干脫穎而出。

亮眼的成績,來自走深走實的學科建設,來自日新月異的科研事業,更來自加速沉澱的人才底氣。

人才強醫,既是順勢而為,更是應勢必為,既是“必扛之責”,也是“必由之路”。“將聚焦人才強院和科技創新靶向發力,打造聚才引智‘強磁場’,讓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建設一批‘拿得出、叫得響’的區域特色專科,培養一批‘醫德高尚、技術過硬’的醫療人才隊伍,讓群眾就醫時‘不撇嘴’,把群眾就醫‘咧嘴笑’的事干好,加快形成醫療‘新質生產力’,這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誓言!”泗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吳寶東堅定地說。(劉海峰)

(責編:范曉琳、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