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向新 | 推動高質量發展:如何推,高在哪?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皖高峰工作室 吳焰 李俊杰 陳浩
2024年05月16日17:0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過去十年,是安徽跨越發展的十年。”在5月16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晒”出安徽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新聞發布會現場。劉健攝

新聞發布會現場。劉健攝

“皖高峰”記者獲悉,十年間,安徽經濟總量從1.9萬億元增加到4.7萬億元,連跨三個萬億級台階﹔在全國經濟版圖中,實現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歷史性跨越﹔規上工業營收從3.3萬億元增加到5.1萬億元,已成為新興的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

實踐中,安徽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又突出體現在哪些領域呢?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現階段,安徽正按照“三地一區”的戰略定位奮勇爭先。“三地一區”,即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是被擺在第一位的任務。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安徽用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機構,以及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資源,成效顯著。已經取得許多科技創新策源的成果,特別是在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高地上取得重要進展。

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供圖

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供圖

就拿量子信息來說,在這一領域,安徽相繼推出“墨子號”量子衛星和“九章”“祖沖之號”系列量子計算原型機等重大原創成果,成功研制國際先進水平的鍶原子光晶格鐘,數十億年的誤差不超過一秒。

同時,安徽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作用,激活科技創新要素,激發科學家和各類人才的創造力。

“我們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學裝置與企業協同創新,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貫通的創新生態。”王清憲分享道,“科大硅谷”就是這樣一個大場景、試驗田,今后這裡會涌現很多創新單元,實現一棟樓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就是一個新興產業的搖籃。

人才是第一資源。眼下,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人才興皖工程和“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動,推進創業安徽行動,通過技術、人才、資本、場景互動,成全更多年輕人創新創業。

數據顯示,近年來安徽人口淨流入態勢明顯,去年合肥市人口增加21.9萬人,在長三角城市中居第1位。他們中的不少人,是安徽科技、產業創新的新生力量。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全球10%的顯示面板,全國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組件、15%的家電、10%的汽車都出自安徽……在外界看來,曾經的安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業大省,現如今,安徽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的形象愈發清晰。

如果說,科技創新提升了“辨識度”﹔那麼,加快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則增強了安徽的“顯示度”。

“十年間,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翻了一番。”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已經打造汽車、裝備制造兩個萬億產業,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兩個超5000億產業。

汽車是安徽的首位產業。據統計,2023年安徽汽車產量達到249.1萬輛、居全國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居全國第4位﹔汽車出口114.7萬輛,相當於我國差不多每出口4輛汽車中,就有1輛“安徽造”。

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費高雲分享了安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做法。“主要得益於‘三個堅持’,即堅持集群式發展方向,堅持走‘科創+產業’路子,堅持市場化專業化推進機制。”

奇瑞汽車生產線。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奇瑞汽車生產線。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路徑,堅持不懈推進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仍拿汽車產業舉例,當地以奇瑞、蔚來、江淮、大眾安徽等7家整車企業為龍頭,吸引汽車零部件、后市場企業4千多家。而在關鍵技術、核心產品研發方面,更是投入大量財力、人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安徽還使出新打法,謀劃多業態融合。

煙雨大黃山,心靈休憩地。當下,安徽全面推進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建設“大黃山”,是安徽主動順應旅游消費升級趨勢,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著力點,對標國際標准,提升服務品質,推動傳統觀光游向現代休閑度假康養游升級的“關鍵一招”。

“我們正在此打造休閑度假、醫療康養、創意經濟、體育賽事、會展經濟、文化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集群,進而形成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安徽省副省長孫勇說。

當然,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優越營商環境的支撐。安徽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出800多項營商環境提升舉措,營造人人重視營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時時處處都講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

德國大眾自2017年在安徽布局新能源汽車中國制造基地之后,去年又投資10億歐元﹔美國康寧、英國聯合利華等著名跨國公司也都在安徽追加投資﹔最近渣打銀行又落戶安徽。這些跨國企業,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安徽的營商環境。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全省域加入長三角,是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近年來,安徽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主動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進去。

首先,是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的等高對接。近3年,安徽對標滬蘇浙,陸續推出8批次825項改革舉措,常態化選派干部到滬蘇浙園區、企業跟班學習。

其次,是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去年全省在建億元以上項目中,實際到位資金六成以上來自滬蘇浙。安徽優質企業也不斷融入滬蘇浙產業鏈,國產大飛機C919就使用了安徽陶鋁新材料。

建設中的寧馬城際鐵路。儲燦林攝

建設中的寧馬城際鐵路。儲燦林攝

更重要的是,一體化發展讓老百姓擁有實實在在獲得感。目前,每天從合肥到上海的高鐵有78對、到南京有116對、到杭州有78對,“跨省通辦”“一卡通辦”等讓群眾跨地區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深度“融長”之外,安徽還“向海而興”。有數據為証,今年一季度,安徽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雖然安徽發展面臨著不少挑戰,但全省經濟保持著穩中向好的態勢。

“當前,安徽正處在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我們正錨定‘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加快科技、制造、農業、生態、人才、教育、文化‘七個強省’建設。”王清憲說,在新的發展格局下,我國一定會有新的經濟板塊隆起,在這個新隆起的板塊中,一定會有安徽。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