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墓考古最新進展:墓主或為楚考烈王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淮南5月21日電(記者陳浩、李俊杰、陶濤)記者從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發掘現場獲悉,墓葬規模、楚國歷史、出土文物上的文字材料等多條線索指向,備受關注的武王墩墓墓主人可能是《史記·楚世家》記載的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考古發掘現場。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武王墩墓是戰國晚期楚國的高等級大型墓葬,是目前國內首次見到的、結構清晰明確的九室楚墓,是楚國最高等級的喪葬禮制。2019年,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對武王墩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2024年3月,進入槨室發掘階段。
當前,槨室考古發掘有序推進。北室、西室和東一室已完成,東二室和南一、二室發掘工作接近尾聲,已提取各類文物共3000多件(組),以及大量動植物遺存等。
出土的部分文物。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其中,北一、二室雖然被盜擾嚴重,但仍然提取出600余件(組)器物,多數為琴瑟等弦樂器,出土的編鐘架橫梁保存完整,上有懸孔14處。南一、二室出土漆盒、耳杯、盤、豆、鼓、玉璧、璜、佩以及大量銅箭矢。西一、二室遺物以漆木俑為主,還發現木車、樂器和少量遣策類竹簡。木俑有200多個個體。東一室以青銅器為主,目前已提取青銅器150多件(組),器類有鼎、簋、簠、敦、鈁、壺、甗等,青銅禮器組合保存完整。
武王墩墓出土的銅鼎,系迄今所見最大的楚國大鼎。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值得一提的是,從東一室提取出的一件大銅鼎口徑88.9厘米,超過現藏於安徽博物院的“楚大鼎”,成為迄今所見最大的楚國大鼎。
日前,安徽省組織召開專家論証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等單位專家,深入研究討論武王墩墓時代、性質與價值內涵。專家認為,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紋飾、組合等具有戰國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結合墓葬規模、結構、出土文字材料與文獻史料等綜合分析,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記·楚世家》記載的楚考烈王。
另據了解,下一步,考古發掘隊將對槨室的中室進行發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