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合肥市包河區方興社區:拉來“合伙人” 繪就“幸福圈”

2024年05月22日09:3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在合肥市濱湖新區嵩山路(福州路-紫雲路),這段僅350米長的城市道路兩側,分布著18家“學雷鋒”商戶。華燈初上,18個印有“新時代 新征程 當楷模 學雷鋒”字樣的燈箱齊齊亮起,成為這條街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18家“學雷鋒”商戶有一個統一的名字——街區“社區合伙人”。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社區治理需要多方發力,包河區方興社區時代城居民區圍繞居民需求,通過“兩委”進小區駐點辦公,建強小區黨組織,探索建立“社區合伙人”機制,聚合居民骨干、愛心商家、共建單位等多方力量,組成居民個人合伙人、街區商戶合伙人、共建單位合伙人三類“合作團隊”。如今,時代城小區生活圈、嵩山路雷鋒志願服務街、時代城中央廣場商務區“一圈一街一區”治理協同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拉居民“入伙”

“幸福感”一直是居民最常挂在嘴邊的詞。如何讓居民擁有“暖暖的幸福感”?在時代城黨總支書記寧姝嫻看來,拉居民“入伙”,調動大家共同參與小區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今年62歲的畢經可退休前是巢湖的一位醫護人員,退休后,她隨家人定居在了合肥。在志願者的鼓勵和幫助下,她主動走出家門,成為時代城居民區“紅色小管家”后,用專業之長,參與居委會組織的健康項目,為居民量血壓、做健康檢查等志願活動,受到了不少居民的贊譽。

90后張婷婷是一位軍嫂,默默付出很多年,“在一次上門探訪慰問中,她跟我們聊到了這些年的感動瞬間。我一想,這樣的精神不正是社會所需要弘揚的嘛,我便拉她參與了宣講項目。”寧姝嫻笑著說。就這樣,張婷婷去年9月份正式成為“社區合伙人”,此后,她成立了一支宣講團隊,傳遞時代正能量。

眾人種樹樹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近年來,時代城居民區依托“兩委”、網格員、“紅色小管家”、居民骨干、樓組長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按照社區治理、生活服務、文化藝術三個類別挖掘意向人選,培育了時代之聲藝術團、睦鄰花園、醫療志願者、紅色宣講等自治團隊,逐步組建時代城居民區能人資源庫,通過項目認領的方式,發揮各自優勢,形成能人工作室等各類品牌,達到資源內循環、協同共發展的治理目標,促進了鄰裡和睦,共筑起有溫度的居民生活圈。

邀商戶“入伙”

“送點菜是應該的,我做的貢獻沒有那麼大。”5月17日,在嵩山路生鮮傳奇·食集店門口,正忙著盤貨店長朱瀚哲在接受採訪時,顯得很不好意思。他口中的“送菜”,是時代城居民區愛心傳“蔬”志願服務項目。

作為街區“社區合伙人”,生鮮傳奇認領了每月兩次為小區高齡老人、獨居老人、特殊群體入戶免費供應愛心蔬菜包的任務。這些愛心蔬菜包由56歲的“社區合伙人”、小區婦聯主席段寶嵐帶領小區婦女群體入戶“配送”,解了不少困難人群的燃眉之急。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據了解,時代城居民區通過建立以商家、物業、志願者隊伍等主體組成的街區“社區合伙人”,打造了“雷鋒精神別樣紅”志願服務項目。“轄區38家商戶自願加入進志願服務項目中來,其中18家街區商戶‘合伙人’結合各自經營類型認領了愛心傳“蔬”、學雷鋒驛站、愛心助餐、愛心義剪四類志願服務項目,目前服務人群已達2000余人次。”通過探索資源鏈接服務式商家合伙人模式,激發了商戶自願參與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構建起了和諧文明的街區環境和互惠互利的商居關系。“成為‘社區合伙人’參加了志願服務活動后,提升了我們店的知名度。客流上漲后,生意也好多了。”朱瀚哲說,現在整個雷鋒街區的商戶也形成了互幫互助的氛圍。

請共建單位“入伙”

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勁。建立起居民個人合伙人、街區商戶合伙人機制后,時代城黨總支又想到了請共建單位“入伙”。

第一個周五,健康問診﹔第二個周五,口腔檢查、測量血糖血壓﹔第三個周五,免費理發﹔第四個周五,中醫瑜伽、經絡舒展……在時代城居民區,由樓宇商務區共建單位發起建立的“V愛星期五”活動,每周五都會定期開展“輪值”服務。共建單位以“公益+低償”的方式,每周走進小區為居民提供中醫問診、測血糖血壓、理發、經絡伸展等志願服務活動。后期共建單位還會探索將無固定營業場所的維修、縫補、磨刀等社區匠人發展成為“合伙人”,讓老匠人以自身手藝得以謀生的同時實現鄰裡守望互助。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目前,時代城居民區已累計聚集各類“社區合伙人”66個,服務社區居民2萬余人次。通過建立起親密的“伙伴關系”,以“公益+低償”的方式為居民提供更專業化、品質化的社區服務,推動各方資源力量向小區延伸,逐步實現了“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孫丹 寧姝嫻)

(責編:范曉琳、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