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師大專家組赴潛山調研左四和與《女駙馬》之淵源
2024年05月22日16:0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日前,安慶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的專家組來到潛山市五廟鄉,就左四和與《女駙馬》的傳承與發展情況展開調研。
五廟鄉是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潛山彈腔、五廟木偶戲是省級非遺,戲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左四和(1902—1983)是五廟鄉楊畈村左灣人,出身於民間戲曲世家。14歲開始隨民間藝人張庭翰入班學戲,工旦行。1927年起,他隨班巡回於太湖、潛山(含今岳西縣)等地演出。1957至1958年,在安慶市黃梅戲劇團工作。晚年,以教戲為主,輔導民間劇團。左四和集黃梅戲、高腔、彈腔三個劇種於一身,融合貫通,將彈腔、高腔部分傳統劇目移植成黃梅戲,豐富了黃梅戲劇目,如《雙絲帶》《雙插柳》《龍鳳配》等。他口述彈腔劇目《雙救主》,由王兆乾改編為黃梅戲《女駙馬》,經安徽省黃梅戲劇團著名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等演出,廣為傳唱,並拍成戲曲藝術影片。
專家組通過實地走訪與座談,聽取五廟鄉保護傳承地方戲曲的經驗做法,了解地方戲曲傳承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查看左四和相關文獻資料等。專家組認為,要全方位保護地方戲曲,立足本地特色,挖掘好、整理好經典劇目,充分發揮戲曲傳承人、代表性人物的帶動作用,培養新生代接班人,切實解決好人才斷層的問題,讓傳統戲曲藝術在繼承中不斷發展。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唱響五廟戲曲文化品牌。專家組表示,今后要與五廟鄉共同努力,盡可能地收集整理潛山彈腔、左四和與《女駙馬》等相關資料,以圖、文、音、像等多種形式,加以編錄傳承,歸檔保存,讓地方戲曲文化真正生在民間,活在民間,興在民間。
據悉,五廟鄉正在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准備打造一所戲曲文化園,擬取名為“左四和文化園”或“《女駙馬》文化園”。(潘藝)
(責編:劉穎、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