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廣德:一樹板栗的增收“栗”量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2023年10月01日11:2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趕在中秋前,老舒和焦定芳兩口子總算可以舒坦地過個團圓節,因為忙碌了個把月的板栗採摘全部結束,也就意味著一季的收成落入了口袋。

見到老舒時,他正打完板栗回來,聽說記者來看看今年收成,還未放下家伙什的他,老遠處就迎了過來。

搬來小板凳,院落裡坐定后,兩口子“顯擺”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整齊的一沓錢,“這是今天掃尾賣的板栗錢,一共是1335塊,最后一茬了。”說這話時,老舒順手把當天板栗換來的鈔票又仔細細數了一遍,隨后小心翼翼地裝進口袋。

老舒,原名舒順江,是廣德市柏墊鎮鳳橋社區的板栗種植大戶,60多畝板栗林,一種就是30多年。

每年一入秋,就是板栗成熟的季節,也是老舒最忙的時候,今年也不例外。豐收的儀式感,對於老舒來說,就是揮杆打板栗。

看著整筐整筐的栗子,老舒的歡喜溢於言表:“今年雨水充沛,板栗果實飽滿,一畝能收三四百斤板栗米,是個不折不扣的豐收年。”

累累的果實挂在枝頭,豐收的喜悅挂在臉上。

焦定芳在林下忙著剝殼取栗。程力攝

焦定芳在林下忙著剝殼取栗。程力攝

板栗樹變成“搖錢樹”,也並非一夜之間的事,這和當地多年來因地制宜發展板栗產業有很大關系。

身為“中國板栗之鄉”,廣德板栗種植歷史悠久,早在清嘉慶年間,這一帶就大規模種植板栗,並作為“貢品”名噪大江南北。又因所產板栗性狀穩定、抗逆性強、高產穩產,成了當地農業生產的主打產業,給百姓留下了獨特的自然饋贈。

柏墊鎮鳳橋社區地處黃山余脈和天目山余脈交匯處,日照、土壤等條件得天獨厚,適合優質板栗生長,近年來,板栗成了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全社區擁有栗農500余戶,常年種植面積達2萬畝,年產量400萬斤。

老舒在板栗林揮杆打栗。程力攝

老舒在板栗林揮杆打栗。程力攝

“我們對板栗有感情。”老舒的愛人焦定芳接過話茬,“10年前不單單是產量好,價格也賣得俏,光是我們家一季就能賣12萬元,好多村民都富了,那個時候,兩年就能蓋一棟房。”

焦定芳的話一點也不夸張,自家的兩層小樓,就是2013年種板栗蓋起來的,“當時還專門請熟人設計了一番,現在看也不過時。”

新鮮採摘的廣德板栗。程力攝

新鮮採摘的廣德板栗。程力攝

但種板栗是個苦差事。老舒告訴記者,“今年8月28日開杆,天天和採茶一樣,早出晚歸,一天下來滿手都是剝栗子的痕跡。”說這話的時候,老舒順手把胳膊伸到記者面前,粗糙的手臂上布滿了栗蓬扎出的紅點。

入秋,漫山遍野的板栗樹果實累累,沉甸甸的栗蓬挂滿枝頭,咧開“嘴巴”,露出“笑臉”。老舒兩口子,便忙著揮杆打栗、蹲撿栗蓬、剝殼取栗、裝筐入袋,感受豐收的喜悅,“一季下來平均每天進賬1500元左右,今年年成好,收了1.8萬斤的板栗米,當天採當天賣,都是現錢,賣了6萬多元。”

在鳳橋社區板栗交易市場,日均交易量在40萬斤。程力攝

在鳳橋社區板栗交易市場,日均交易量在40萬斤。程力攝

布滿溝壑的板栗樹干,道出的是歲月滄桑,但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展示的是未曾改變的勃勃生機。和老舒一樣,板栗種植是很多栗農放不下的營生,板栗產業在助農增收、振興鄉村的同時,也傳遞著幸福“栗”量。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