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連日來,全省各地以多種形式歡慶中國農民豐收節。在這個農民慶豐收、全民享豐收的盛大節日裡,廣大干部群眾深切體會到“農業必須強、農村必須美、農民必須富”的豐富內涵、深遠蘊意。大家紛紛表示,要以舉辦豐收節為契機,加快打造“千億斤江淮糧倉”,扎實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大力推進“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繪就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歡歌笑語慶豐收
水中七彩漁船,隨著碧波蕩漾變幻著各種圖案﹔岸上各類農作物在收獲時節“晒”出風景……在新安江畔的黃山市歙縣九砂村,房前屋后、窗戶走廊、陽台樓頂,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豐收場景,到處洋溢著村民的豐收喜悅。
在池州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區,各景點處處熱鬧、游客雲集。一個個別具特色的展台出現在杏花村北村口,西山焦棗、烏沙小花生、黃精鱖魚……包裝精致的各類農產品靜靜迎接前來參加豐收節的游人。
9月23日,銅陵市銅官區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該區西湖鎮橫塘鄉村生態園拉開帷幕。VR體驗農耕、稻田趣味運動會、攝影比賽、主題歌舞表演、農產品展銷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不但激起了村民的參與熱情,也吸引了市民前來“打卡”。
“在宿鬆農民豐收節活動上,我鎮代表隊用斷絲弦鑼鼓表演表達豐收的喜悅,提振大家投身鄉村振興的精氣神。”安慶市宿鬆縣長鋪鎮鎮長儲成芳說。
豐收節系列活動中,滁州天長市與南京六合區共同舉辦“天合之美”農文旅推介會,推動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活動吸引展銷企業67家,帶動現場農文旅商品消費約15.8萬元。
強村富農晒豐收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宿州市副市長劉博夫說,該市將繼續扛牢農業大市責任,深入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書寫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的時代答卷,真正讓廣大農民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更上一層樓。
“亳州市依托‘農、旅、藥、酒’資源稟賦,以‘慶豐收 促和美’為主題,以平台展示、政策宣介、農耕文化為牽引,積極營造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亳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黃愷表示,該市力爭將農民豐收節打造成展示全市“三農”成就的特色平台、強農惠農的特色載體、文化傳承的特色品牌。
農民節日農民辦,農民節日為農民。黃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洪平表示,黃山市農業農村系統將以本屆豐收節為新契機,推動鄉村產業豐美、人才秀美、鄉風純美、生態綠美、社會和美。
9月23日,淮南市組織10余家“惠民菜籃子”企業參加淮南市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名特優農產品展示展銷會。該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陳濤告訴記者,通過搭建農超對接平台,政府提供政策扶持、資金支持、信息服務,“惠民菜籃子”企業與農產品生產企業面對面交流,讓農民種菜不愁賣,商超進貨不愁買。
合肥市長豐縣委常委、副縣長方捷說,長豐縣將更多的優質資源、生態產業、創新理念與長豐的自然風貌、生態風光相生相融、相得益彰。
“郎溪縣將以產業富民強村為主線,錨定鄉村振興攻堅年目標任務,下更大功夫做好‘土特產’大文章,高標准開展‘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宣城市郎溪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楊玉明說。
示范引領保豐收
金秋九月,六安市金安區東橋鎮何山村萬畝水稻長勢喜人,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業生產“大托管”的管理人員每天都要到田間地頭查看長勢、備戰秋收。
“我們會全力保障秋糧顆粒歸倉,同時做好秋種的准備。”何山村黨總支書記李緒國說。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亳州市蒙城縣許疃鎮黨委委員盧毅說,該鎮將持續做好為農服務,培育發展壯大產業,穩定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作為村干部,我們要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道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超說。
“有了科技的加持和農技人員指導,今年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大豐收,玉米畝產700多公斤,比去年增長了近10%。”阜陽市十大種糧標兵、界首市任寨鄉金豐公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長亮說。
馬鞍山市十佳名優農產品代表范燕燕表示,將用好惠農富農政策,帶動周邊農戶一起做好“含山大米”全產業鏈生產及銷售,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目前,我們合作社為社員及周邊3000余戶農戶提供全程農事托管服務,年作業服務面積達6萬畝。下一步,我將帶領鄉親們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為端好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助力。”懷遠縣盛世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尚躍說。
(本報記者 安耀武 吳江海 徐 建
何雪峰 丁賢飛 羅 寶 武長鵬 柏 鬆
劉 洋 孫言梅 袁 野 賈克帥 羅 鑫
豐 靜 陳 成 任 雷 撰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