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條祁門紅茶智能化產線亮相世界制造業大會

正值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召開之際,9月24日,“祁紅智造·領航未來”祁門紅茶集團“皖美首台套”發布會在安徽合肥舉行,會上,祁門紅茶集團研制的首條祁門紅茶初、精制一體化、5G 智能化生產線正式發布。
據介紹,該套設備在生產過程中使茶葉質量、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並已入選《2023年第二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
科技助推產業發展,創新打造無限商機。
近年來,數字化、智能化元素逐漸被應用到茶產業中,祁門紅茶初、精制一體化、5G智能化生產線的誕生,不僅使得工藝流程得以簡化,還節省了生產成本。在保証每天10噸精茶產能的前提下,操作工人可從原來的20—30人減少到8—10人。
除此之外,因為優化了加工流程,茶葉的損耗率大大降低,茶葉實際出茶率比傳統工藝提高了5%,茶葉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此次發布的國內首條祁門紅茶初精制一體化、5G智能化生產線,可實現從鮮葉到成品茶的全流程不間斷作業,這也標志著祁門紅茶清潔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邁入嶄新時代。
近年來,祁門縣堅持把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抓手,深入實施“制造強縣”戰略,特別是聚焦祁門紅茶“IP”,全力發展壯大祁紅產業集群。
借助“皖美首台套”的發布,祁門縣將以世界制造業大會為契機,持續做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數字化轉型、優質企業培育等工作,、聚力打造祁紅“百億產業”,加快建設智能綠色的制造強縣。
發布會上,安徽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正竹圍繞“智能制造與中國茶業未來”作主題發言,他認為祁門紅茶初、精制一體化、5G 智能化生產線實現了從鮮葉到干茶的一體化加工、連續化加工、智能化加工,這是工藝的再造,也是技術的突破。
祁門是中國紅茶之鄉,這裡有國家首批鑒定認可的國家級茶樹良種,也有省級“祁紅綠色高效生產農業標准化示范區”。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燈明表示,智能化產線的發布開創了祁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思路,實現品牌賦能,力爭成為皖企“金字招牌”。
近年來,祁門縣以祁門紅茶集團為龍頭,探索“國有資本+茶企(合作社)+茶農”共享發展模式,引導和撬動更多要素資源向祁紅產業聚集,推動產業增效、茶企增收、茶農致富,先后獲得中國茶葉百強縣、全國“三茶統籌”先行縣域、中國最美茶鄉等殊榮。
數據統計,2022年祁門縣實現茶葉產量7300噸,綜合產值55.2億元,茶農人均收入近7000元。(汪瑞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