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鳥叔”眼裡的霍山生態之變

李希蒙
2023年06月06日16:0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鳥類是大自然最神奇美麗的創造之一”,這是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杜世宏發的微信朋友圈。

杜世宏是安徽省霍山縣融媒體中心的一名記者,除了扛著相機奔波於新聞現場,閑暇之余,他還熱衷於拍攝、保護候鳥。

“鳥叔”們組織開展生態鳥類攝影展。受訪者供圖

“鳥叔”們組織開展生態鳥類攝影展。受訪者供圖

在霍山當地,老杜和他的“護鳥隊”也算是小有名氣,人送外號——“鳥叔”。這個外號,老杜一開始是拒絕的,他覺得實在是不太好聽。“但回頭想想,我經常拍鳥,以鳥為伴,好像還挺貼切,慢慢就接受了。”老杜笑著說。

老杜說的以鳥為伴,這一伴就是10多年、一拍就是20多萬幅。

“拍久了,對它們就有了感情”

老杜與往來霍山的候鳥們結緣,還要從16年前說起。

鴻雁舞翩翩 。受訪者供圖

鴻雁舞翩翩 。受訪者供圖

2007年,老杜在採訪時看到縣城旁的東淠河水面上飛來一群白鶴,這群美麗的精靈翩翩於藍天之下的美景,自此便烙印在他的腦海裡。“咱們經常形容某樣東西的美,叫巧奪天工,但當那幅畫面出現在我眼前時,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天工’,太美了。”老杜說。

往后,老杜的候鳥拍攝之路,便一發不可收拾。

10多年的時間,老杜像一塊海綿,吸收著各種鳥類拍攝技巧和物種專業知識,從拍鳥門外漢,變成了大行家。

如今,每到候鳥到來的時節,老杜也會像候鳥一樣,准時出現在東淠河邊的偽裝棚裡,不斷用快門記錄著那些轉瞬即逝的美。

“天不亮就得起床,一直拍到上班前,節假日有時一拍就是一天,拍久了,對它們就有了感情。”老杜如是說。

“失而復得,更顯得彌足珍貴”

然而,讓“鳥叔”們痴迷的景象,一度有段時間在霍山並不常見。

“我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小時候時常見到候鳥遷徙。可是在上世紀末,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候鳥的棲息地確實受到了影響。來這裡的候鳥種群數量,在當時是肉眼可見的在減少。”老杜回憶著不太能看到候鳥停留的那幾年,唏噓不已。

2001年,霍山縣提出“污染不進霍山”的發展理念。通過建立組織保障體系、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明確目標責任等方式,在“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上,霍山走得堅定。

20多年努力下來,霍山縣收獲頗豐,先后獲得“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縣”等殊榮。

呵護。受訪者供圖

呵護。受訪者供圖

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大變化是候鳥們又飛回來了。

為保護境內候鳥遷徙中轉站和棲息地,多年來,霍山縣加強水源地保護,提高佛子嶺、磨子潭、白蓮崖三大水庫水質和周邊環境質量,投入專項經費3億多元,拆除水庫內大小網箱27864隻,面積170多萬平方米,拆除庫區周邊排污口400多處,處置機動船隻500余隻,並對歷史遺存的壩上漁場100多戶居民實行整體拆遷易地安置。

如今,霍山縣境內佛子嶺水庫及其上游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I類標准,東淠河出境水質優於地表水Ⅱ類標准,東淠河流域現已成為候鳥遷徒途中的星級“服務區”。

“候鳥是生態環境的‘檢測師’,隻有環境好起來,候鳥才會回來。正是因為失而復得,才更顯得彌足珍貴。”老杜興奮地說。

“為候鳥筑起一個愛的家園”

看著生態改善了,候鳥回來了,老杜打心眼裡高興。

曾經的拍鳥人,如今轉身成為護鳥人,老杜正在通過實際行動增強人們愛鳥、護鳥的意識。

稚雞的倒影。受訪者供圖

稚雞的倒影。受訪者供圖

在老杜的奔走呼吁下,2015年,霍山縣愛鳥護鳥志願隊依托縣攝影家協會成立了。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上旬是候鳥的遷徙季節,6個月的時間中,志願者小分隊會分班組對東淠河流域濕地進行24小時巡護,並配合公安部門打擊偷獵行為,救助受傷候鳥。多年來,小分隊協助打擊盜獵行為30多起,救助受傷白鶴15隻,成員也由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過百人。

老杜他們還走進校園、進企業、社區,通過圖片展示、知識宣講等途徑,讓更多人關心、愛護候鳥。“我們希望通過影像的力量,為候鳥筑起一個愛的家園。”和老杜一樣,同為“鳥叔”的王勁鬆說。

在愛鳥護鳥的路上,老杜和他的“護鳥隊”還在不斷探索前行。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