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浙共護新安江,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提檔升級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合肥6月6日電(胡雨鬆)6月5日晚,安徽浙江兩省人民政府在安徽合肥簽署《共同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協議》(以下簡稱為“《協議》”),這標志著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提檔升級,歷經十余年探索的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改革試點,即將迎來新的飛躍。
環境監測人員在新安江街口斷面取樣。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2012年以來,皖浙兩省接續開展了三輪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形成了“新安江模式”。試點以來,新安江水質連年達到補償條件,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干淨水,新安江也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
根據此前三輪補償試點,雙方每年最多出資2億元,《協議》簽署后,從2023年開始雙方每年出資額度4—6億元,每年補償資金總盤子為10億元。從2024年開始,雙方在10億元的基礎上,資金總額參照浙皖兩省年度GDP增速,建立逐年增長機制。補償范圍也由三輪試點期間的3市10縣(安徽省黃山市全境、宣城市績溪縣﹔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建德市,面積約1.76萬平方公裡),擴大至4市34縣市區(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全境﹔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全境,面積約4.32萬平方公裡)。
黃山休寧,新安源區域碧水青山茶園相得益彰。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同時,補償協議由之前的3年一輪,延長至5年一輪。協議實施后,新安江流域將成為全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總量最高、協議實施期限最長的地區之一。
此外,新一輪補償還將加強上下游產業人才合作,探索園區共建、產業協作、人才交流等多種合作方式,推動由單一補償向綜合補償升級。此舉重在實現下游地區主動幫助上游地區謀劃綠色發展之路,讓上游地區擺脫單純依靠資金補償的局面,體現激勵與約束並重,實現生態保護者與受益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安徽黃山,新安江源頭處處都是山青水碧的美景。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