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亳州

亳州:領養老金無須人工認証將成新常態

2023年04月26日14:55 | 來源:亳州新聞網-亳州頭條
小字號

  每年全市有5.5萬人通過手機APP完成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証,另有87.8萬人需要通過基層服務組織和參保單位進行人工認証,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對部分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待遇領取人來說不夠方便,也給基層經辦人員增加了工作量。

  近日,《亳州市全面推行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無感互認”改革實施方案》出台,“無感互認”,將通過充分比對參保人員近期的出行、就醫、疫苗接種等各類共享數據信息,分析參保人的個人生活軌跡及生存狀態信任等級,對其待遇領取資格進行精准確認。意味著從此以后,亳州市群眾待遇資格認証全面進入“無感互認”時代,“零跑腿”“無感知”將是群眾在待遇資格認証中的新常態。同時,改革還將讓基層減負擔、基金更安全。

  亳州市人社局工作人員正在核查資格認証信息比對結果。劉景俠攝

  數據跑腿,讓群眾“無感知”

  養老保險金、工傷保險傷殘津貼、失業保險金、醫療保險金、高齡津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一直以來,不少群眾在享受待遇時都需要進行資格認証。按照傳統的“被動式、靜態式、集中式”資格認証模式,待遇領取人員需要在一定時間內,通過社區人工認証、手機APP認証等方式自証生存,程序繁瑣,非常不便。

  據了解,實施待遇領取資格認証“無感互認”改革后,將有效破解群眾在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需要現場認証、多次認証、多重管理、零碎交叉等問題。

  什麼是“無感互認”?是指依托“無感互認”服務平台,充分比對參保人員近期的出行、就醫、疫苗接種等各類共享數據信息,分析參保人的個人生活軌跡及生存狀態信任等級,對其待遇領取資格進行精准確認。其中,對數據比對中發現的人員死亡信息核實確認后,取消其待遇領取資格,對具有生活軌跡的人群實行“免打擾”資格認証。

  “無感互認”改革將依托多渠道數據資源,在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方面實行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數據共享應用,通過信息比對、人臉識別、人工服務兜底的多元資格認証方式,讓群眾“零跑腿”“無感知”“不打擾”“免申即享、應享盡享”。

  市人社局局長陳長安介紹,資格認証工作不光涉及社會保險待遇領取人員93.3萬人,還有其他部門發放的惠民政策補助待遇人員近22萬人。社會保險待遇領取和惠民政策補助全面實現“無感互認”將推進群眾由“自証”變“佐証”,認証方式由“坐門等人”變“數據服務”“上門服務”,認証周期由固定時段變為動態遞延,讓群眾真正享受“數字紅利”的便捷。

  共享復用,讓服務更暖心

  根據《實施方案》,“無感互認”改革將堅持精准識別、便民利民、共享復用、統一歸集的原則,依托多部門數據資源,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進行信息比對,建立數據分析模型,編輯認証算法,准確掌握待遇領取人員的生活狀態,綜合確認待遇領取資格,從而實現識別精准、認定精准。讓群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無感”辦理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

  全市各有關部門將依托“無感互認”服務平台數據,同時結合自身的待遇發放業務系統,通過共享復用方式,在確定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時“互認復用”。

  資格認証“無感互認”人員范圍包括領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含供養親屬撫恤待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的人員﹔領取工傷保險傷殘津貼和供養親屬撫恤待遇的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的人員﹔領取參戰參試退役軍人生活補助、農村原民辦教師教齡補助、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退出村醫生活補助、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高齡老人津貼等21類人員。

  三種方式,讓識別更精准

  據了解,目前亳州市“無感互認”服務平台已梳理匯集18個部門的40項數據,共涉及市人社局、民政局、衛健委、農業農村局、退役軍人事務局等10個單位21項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其中人社、醫保部門的養老保險金、工傷保險供養親屬撫恤金、醫療保險待遇等8項由養老、失業、工傷和醫保專項基金支付,其余事項由財政資金支付。

  “資格認証是群眾應享盡享相關待遇的前提條件,也是保障支付資金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陳長安說,為了確保認証工作精准實施,“無感互認”改革設置了三種認証方式,分別是數據信息“比對認証”、人臉識別“自助認証”和人工服務“兜底認証”。也就是說,在對大部分人實現大數據比對認証的同時,為了防止個別特殊情況的群體因為行動不便或其他原因無法實現數據比對的,“無感互認”還開辟了人臉識別認証和人工服務功能,通過多渠道並行,讓各類群體都能實現“無感”服務。

  根據《實施方案》,數據信息“比對認証”包括國家、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共享數據比對認証﹔市數據資源部門的共享數據比對認証﹔市商業保險行業、通信行業和商業銀行等機構單獨提供的共享數據比對認証。群眾還可以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亳州市“退休一次辦”服務平台、電子社保卡小程序、“掌上12333”APP、“中國領事”APP和“皖事通”APP等線上渠道進行人臉識別自助認証。

  對無智能手機、行動不便且“自助認証”失敗的待遇領取人員,亳州市將在全市范圍內的社銀合作銀行網點、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各村(居)黨群服務中心開通人工認証服務窗口。對異地居住等特殊困難群體,可由其親屬以承諾的方式向待遇領取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書面申請,採取先發放待遇后現場核實的認証方式。

  對認証周期則實行動態順延,以待遇領取人員最新1次認証時間開始計算,認証周期為365天,每個認証周期內,領取待遇人員至少認証1次,也可多次認証,最新認証時間即為認証有效期開始時間,認証有效期結束時間自動向后遞延。

  避免冒領,讓基金更安全

  群眾少跑腿、基層減負擔、基金更安全是“無感互認”改革呈現的三大特點。

  “以往的認証方式,每年需要集中確定一個認証時間節點,基層工作人員要對全部領取待遇人員開展資格認証,工作量大、時間跨度長、工作成效低、基層負擔重。”市社保局稽核科科長王慧說,“無感互認”實施后,預測平台可以捕捉到全市90%以上參保人員的生活軌跡信息,完成“免打擾、零參與”認証,基層服務組織隻需對無生活軌跡又未進行自主認証的預警人員開展人工認証,將大大提升認証工作質效,大幅度減輕基層經辦人員負擔。

  因為資格認証一年隻需認証一次。“無感互認”改革前,部分退休職工如果忘記認証時間,未在有效期內參加資格認証,就會被暫停社會保險待遇領取資格。現在“無感互認”后,人社部門會通過信息比對,對沒有發現任何生活軌跡的退休職工,在其認証有效期結束前通過短信的方式提醒退休職工進行自助認証。如退休職工還沒有按時認証的,社區和參保單位會安排工作人員上門確認待遇領取資格,防止出現社保待遇暫停影響退休職工基本生活的現象發生。

  此外,“無感互認”通過各類數據的高速運行,還可以實時對待遇資格信息進行精准分類,及時生成認証結果,為防范欺詐冒領待遇提供第一手數據資料,有效避免待遇冒領情況的發生。

  去年,亳州市推行“退休一次辦”改革,實現了退休待遇申領一次辦結,此次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無感互認”改革進一步延伸了“一件事一次辦”的覆蓋面,是繼“退休一次辦”改革之后的又一項便民服務創新舉措。據了解,當前,人社部門正牽頭按照“無感互認”工作流程圖,分級創建部門賬號,搭建部門業務人員管理后台,統一身份認証、統一業務管理,通過建立資格認証信息庫,及時向惠民政策補助主管單位提供查詢服務,爭取早日打通“無感互認”通道,讓群眾感受改革帶來的便捷。(劉景俠 張帆 柴濤)

(責編:劉穎、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