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圖說天下

皖南萬物生 共享好風景

2023年03月29日08:29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宣城市旌德縣蔡家橋鎮朱旺村春日風光。 見習記者 鹿嘉惠 攝

宣城市涇縣馬頭老街古韻濃厚。見習記者 鹿嘉惠 攝

以青山綠水為依托、文化底蘊融合優美生態的皖南,近日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紅綠相映的美麗經濟、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走向多元的項目業態,都成為吸引人氣的賣點。本報記者日前走進宣城、池州,採擷皖南美景,感受如火如荼的皖南文旅發展新氣象。

畬鄉風情

悠悠鄉愁引客來

臨安回望千秋關,雲梯直上湯公山。春雨過后,記者來到皖浙交界處的寧國市雲梯畬族鄉千秋畬族村,山巒為雨霧所洗,娟然明媚。風從不遠處的湯公山掠過,空氣清冽,閉眼細嗅,似乎帶著山頂萬畝野生映山紅的芬芳。

在村口,記者見到了來自上海的游客嚴旗旗。“雲梯的山山水水很美,畬鄉的風土人情更美,讓人心情舒暢!”69歲的嚴旗旗告訴記者,“我已經第四次來了,太子坑、湯公山、千秋關這些景點特色鮮明,以后會介紹更多的親友來轉一轉。”

作為安徽省唯一的畬族鄉,近年來,雲梯畬族鄉致力於推動民族文化與鄉村旅游有機融合。每年舉辦“畬族三月三歌會”、畬族非遺歌舞專場演出,通過畬族山歌、舞蹈、美食、婚嫁習俗、篝火晚會等節目表演,打造畬鄉旅游的特色品牌。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鄉村旅游示范區千秋村,更是一處集旅游觀光、激浪漂流、休閑度假、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度假區,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基地。

走進千秋畬族文化禮堂,一闋採茶曲古調悠揚,婉轉濃郁,仿佛讓人置身於三月的茶林,茶葉從指縫劃過,清香留在手中。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三月三”是畬族傳統節日,每年這個時候,畬鄉男女老少身著精美的畬族傳統服飾,以歌傳情,以歌會友,開展民俗表演、山歌對唱等活動,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為觀眾們送上了一場獨具民族特色的視覺盛宴。

“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千秋畬族村共開辦39戶農家樂,山核桃、竹筍等農特產品走出大山,帶動全村1200余人持續增收。今年以來千秋畬族村的游客超過2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400萬元。”寧國市雲梯畬族鄉副鄉長雷何環告訴記者,該鄉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稱號。

老街“復活”

多元業態增活力

“馬頭老街以民國風打造,目前已租賃41間房屋進行業態植入。”涇縣大馬頭旅游區負責人朱麗玲告訴記者,馬頭老街是大馬頭旅游區建設項目之一,該項目還包含野生動物園、科普研學基地、馬頭祥櫻花園、馬頭祥養生觀光園及萬畝森林。

近日,記者來到宣城市涇縣馬頭老街,踏上老街,走一走鵝卵石與石板交錯鋪就的小路,摸一摸斑駁的牆面,老街上的民居依次排列,粉牆青瓦、飛檐翹角,配上精美的磚木石雕和傳統的書法牌匾,古朴典雅范十足,往老街深處走去,縫紉、鐵匠、木匠、理發等幾家老手藝作坊躍入眼帘。

馬頭自元朝起就有人依磯傍水而居,但戶口不多。明代始建鎮,隨水上轉運業日趨繁榮,而逐成水運碼頭“涇川首鎮”。明清至民國時期,本地工商業迅速興起,馬頭集鎮商店、作坊林立,口岸常年熱鬧非凡。

如今的馬頭老街,雖然不復昔日繁華,可那些回味無窮的故事與傳奇依然存在。

窄窄長長的過道兩旁,除了當地居民開的小店外,七房年畫陳列館和馬頭時光宣州窯館也隱藏在老街中。七房年畫陳列館位於馬頭老街下街(原工農浴室),在這裡可以看到年畫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的軌跡。在宣州窯館中,一個個陶器展示了古宣州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地域文化和人文習俗真實的物証。

綜合體驗區、休閑度假區、精品果園區、花木觀賞區……馬頭祥景區依托老林場原有的房屋資源和林木資源,劃分為不同區域。

“馬頭祥景區內有餐飲住宿,一次性可接待300人用餐,改建了民宿客房35間,后期將繼續修建一處可一次性容納150人的研學基地。”朱麗玲說。

截至目前,大馬頭旅游區項目通過以線串片,整合周邊自然景觀,2022年大馬頭旅游區盈利200多萬元。

富硒“跨界”

撬動更多新產業

走進池州市石台縣西黃山茶博園,綠茶、白茶、黃茶各類茶樹映入眼眸,在黑色富硒土壤的映襯下,層層疊疊的金色黃金芽茶樹顯得分外耀眼奪目,遠處的粉牆瓦黛、亭台樓閣與茶樹共同繪出一幅徽派“茶卷”。

清明前后,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採茶季隨之而來。去雜、熱炒、揉捻、烘干,沏上一壺,即可品嘗春天裡第一杯春茶。

“綠茶可以說是時鮮佳飲,無需發酵,無需太多工序。在這裡,隻要花上2小時,就可以品上一口富硒茶。”西黃山茶博園負責人童城說,茶博園即富硒茶博園,是一個集採茶、制茶、品茶、茶葉知識普及和休閑觀光等於一體的大型茶主題博覽園。

童城介紹,該茶博園毗鄰國家自然保護區石台牯牛降,風景如畫,空氣清新,佔地面積100畝,擁有石台硒茶、石台香芽、牯牛降野茶、花草茶等4大系列50多個品種。

石台縣是全國三大天然富硒區之一,被譽為“中國生態硒都”。雲霧繚繞,土壤富硒,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石台硒茶。據介紹,石台縣擁有茶園12.3萬畝,年茶葉產量5610噸、產值4.71億元,綜合產值近10億元。其中,石台香芽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石台富硒茶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天然優勢,造就富硒農業的產業基礎。近年來,石台縣依托“富硒、負氧”資源稟賦,堅持以全域旅游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力做好“+旅游”“微改造、精提升”、鄉村振興文章,推深做實硒泉、硒茶、硒米等富硒特色產業發展,提檔升級微度假、療休養、康養旅居等業態,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特色縣。(羅 鑫)

(責編:范曉琳、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