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葉集區孫崗鄉陳店村:發展羊肉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六安市葉集區南依大別山,北連江淮平源,地貌為丘陵、沉積台地和沙灣地,境內史河、灃河澄澈如練,水質富含鈉、鎂等有機礦物質,清新甘爽。葉集羊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明朝時期回民遷徒至葉集以來,祖祖輩輩就有養殖江淮白山羊的習慣。在這裡散養的山羊肉質鮮美,肥瘦相間,綿軟適宜,清香少膻,爽口不膩,風味特色鮮明,傳承幾百年、影響幾百裡,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位於孫崗鄉陳店村的六安市羊煮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別名“小老表”,以下簡稱“小老表”)是村民陶應亮2017年回鄉創建的葉集羊肉網紅美食店。近年來,陳店村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緊緊抓住葉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葉集羊產業發展的有利契機,根據城郊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條件,科學分析市場需求,把發展羊肉產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引導小老表因地制宜明確產業發展方向,打出“線下實體+線上平台+產業培育”組合拳,全方位打造“葉集羊肉”品牌,提升“葉集羊肉”的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高質量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現代鄉村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
實施葉集羊肉種質資源優化培育行動
由於本土江淮白山羊受生長周期長、體重小、需要放養等條件限制,經濟效益不如波雜羊,願意養殖的農戶非常少,加之缺少專業的保種措施,本土山羊的市場供應量嚴重不足,與葉集羊肉的美名難以相符。
小老表積極克服葉集區內自然資源條件限制,在全區范圍內收集50多頭正宗江淮白山羊作為種羊,投放在金寨縣天堂寨后畈村,利用當地800多畝天然山林草場建立江淮白山羊種羊場,預計2年后出欄300頭,5年出欄達5000頭,有效保護江淮白山羊品種和基因,實現葉集江淮白山羊產地生態、產品綠色、產業融合、產出高效。
促進葉集羊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業競爭的實質是產業體系的競爭。小老表採取“公司+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實施“尋找‘牧羊人’”計劃,推行“按圖素羊”和訂單化生產,通過提供羊羔、協議回收等模式,借助本區農戶和周邊縣區的資源來養殖江淮白山羊,鼓勵引導一批農戶、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保障本土山羊的供應量。
小老表位於葉集、金寨、固始、霍邱的4個餐飲連鎖店面每年共計銷售山羊3000多條,羊肉銷售額約 300多萬元,餐飲營業額約1500多萬元,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40多人。每年立冬,小老表加工制作的風干羊肉也廣受青睞,銷售額達50余萬元,拉升了產品附加值。
2021年小老表成功申報獲批第二批縣級休閑旅游示范點,促進餐飲服務業與旅游業的聯動發展,形成養殖、屠宰、冷鏈倉儲、物流、加工、美食、銷售產業鏈,把產業增值環節更多留在農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打造品牌提升葉集羊肉發展水平
開發葉集羊肉烤羊排、紅燒羊排、風干羊肉等系列菜肴及風味小吃,多次參加葉集羊肉美食文化活動,風干羊肉成功入選“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特色美食,並入選首批游安徽“不得不吃”特色美食名錄。
“紅燒羊肉”榮獲六安十大金牌特色小吃,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專門為小老表紅燒羊肉制作舌尖上的六安——四季美食專題片。
推進葉集羊肉小老表品牌餐飲企業連鎖化發展,在固始縣、霍邱縣、金寨縣開展連鎖經營,打造葉集羊肉產業金字招牌,不斷提高葉集羊肉對外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使“葉集羊肉”美名背后有依據,為“葉集羊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的認定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開展葉集羊肉網絡直播銷售
小老表聯合安徽鼎傲公司和藝鼎傳媒公司,利用抖音電商平台開創性網絡直播銷售當地散養江淮白山羊鮮肉。從11月6日首次開播以來,累計觀看人數達10萬多人次,銷售額達到8萬多元,將部分粉絲轉化為正宗葉集羊肉固定消費者,實現葉集羊肉網絡直播銷售“零”的突破,為葉集羊肉走向更廣市場開辟了嶄新渠道。
利用帶銷機制將當地村民自家種植的蘿卜、青菜、大白菜等蔬菜提供銷售平台,通過直播間買羊肉送配菜分享給遠在異地的老鄉,帶動當地農戶高質量發展以種養殖為主的庭院經濟,增加了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依托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以品牌化、電商化、數字化為支撐,強化“葉集羊肉”品牌元素。通過網絡主播深入挖掘葉集羊肉美食文化、傳播制作工藝,現場展示葉集羊肉在肉質、口感、肉味鮮美程度等方面的特質,使廣大網絡消費者對本土江淮白山羊與綿羊、小尾寒羊、波爾山羊、長絨羊等其他品種的山羊有了更為直觀的比較。有力打造了“品質好、市場缺、銷路暢、價格高”的葉集羊肉優質農產品品牌形象,為葉集特色羊肉更好走進都市,走向長三角市場延伸了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打造了供應鏈。(張仕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