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涇縣:精雕細琢“微改造” 顏值氣質“精提升”

雜草叢生的荒坡成了綠意盎然的祈福觀景台,單調破舊的圍牆變身“會說話”的立體牆繪,斑駁的草地成了游客看日出觀星空的露營場所,可愛猴子樣貌的“小汀汀”IP形象時不時出現在道路兩側向游客“問好”……
“層出不窮、精彩不斷,新亮點、新玩法,來了還想再來。”這是今年以來游客們對皖南川藏線最中肯的評價。
游客所言非虛,今年以來,涇縣汀溪鄉著力提升皖南川藏線旅游環境,在知名的皖南川藏線72拐中選擇了8個拐點,實施“微改造 精提升”行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豐富業態布局,推進旅游業品質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環境: 細微之處精打磨
駕車駛入汀溪鄉高山村,新修建的茶文化觀景台旁,前來旅游的車輛依次排開。
下車后,處處皆風景:穿過精致的汀步,即是古色古香的亭台。亭中遠眺,層層疊疊的梯田黃綠交錯,翻起金色的波浪,與蒼翠的青山、錯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景。
11月20日,上海游客張靜敏第三次來皖南川藏線旅游。在觀景台欣賞到冬日美景后,她忍不住拍下照片發到“朋友圈”:“又多一個新景點,每次不一樣的旅游體驗,讓我不停來此‘故地重游’。”
張靜敏的話可不假,一年前的觀景平台還是一塊光禿禿的土坡。“高山村擁有500余畝茶園,層層茶樹沿著蜿蜒的山丘此起彼伏,自成一派‘空中茶園’。”汀溪鄉文旅辦主任朱凱文介紹,可惜以前高山村缺少觀景點位,就算風景再好,游客也看不到。
於是,今年6月,汀溪鄉結合“微改造 精提升”行動,在該村選定最佳觀景位置,將原先光禿禿的土坡新建成觀景平台。
“微改造”到底有多微?朱凱文解釋,這裡不僅新增了生態停車位、公共休閑區,進行了路域環境整治。就連觀景平台上每塊汀步都有很有講究。和普通汀步不同,這裡的汀步上都寫有和茶有關的詩詞:“春水煎茶”“且將新火試新茶”“野泉煙火白雲間”……
別致的汀步,是“微改造”把“繡花”功夫做足的真實寫照。也正是這一個個小變化、小改造、小更新,讓高山村的美景一下從“養在深閨”逐漸走向“聲名鵲起”。
村民胡燕坦言,改造后,高山村的美景一傳十、十傳百,現在不少旅游車就是專門到這裡“打卡”美景、購買茶葉的。
細微處打磨、細小處提升,在皖南川藏線汀溪段,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比如,在幸福路上增設“我在幸福路上等你”,在六道彎路段上增設“想你的風吹到了六道彎”﹔在皖南川藏線第1拐上,增設頑皮猴“小汀”IP公仔,標上“前方猴出沒”提醒﹔在第39拐上,增設落日背景,寫有“落日是白天與夜晚恰好相遇的浪漫”等浪漫標語。
目前,該鄉已實施“微改造 精提升”項目16個,總投資額156萬元。今年以來,共清理830余處亂堆亂放、90余處亂搭亂建,整治廢舊廣告牌、“牛皮癬”廣告400余處,拆除皖南川藏線沿線無功能破舊房屋和旱廁200多處,並進行整治利用,新建景觀節點20余處。
設施: 統籌謀劃快推進
如今,在不少游客眼裡,目的地已經不再重要,在美麗的公路上邊走邊看,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
以路為景,把旅游公路升級成“公路旅游”,是近年來皖南川藏線汀溪段的著力點。
今年,來這裡旅游的人都會把車停在“汀溪有禮”文創店門口,進店“淘寶”。逛一圈下來,游客幾乎人手一隻“小汀汀”帶回家。
該縣黨委委員、組織委員滕文倩介紹,該鄉以“文創+農特產+文旅”的發展思路,開發了“汀溪有禮”系列文創產品,包括玩偶、文化衫、茶葉、明信片、文具、挂飾、醬菜、宣紙等等。文創店內還能買到特色奶茶和咖啡。
“文創店的商品既獨具涇縣的文化性,又有趣味性、實用性。”被文創店“圈粉”的游客坦言,特色文創店也讓旅途更“潮”更“活”,更有吸引力。
誠如斯言,好山好水引人,新體驗留人。
近年來,該鄉深入挖掘旅游資源,整合景點、串聯線路,提煉出“汀溪十景”“汀溪七絕”等旅游名片,進一步延長游玩時長,從“4小時吃一頓”延長到“8小時住一晚”。將皖南川藏線基礎設施建設與旅游服務功能相結合,開發旅游公共產品,完善旅游地圖配套服務。目前,該鄉統一設置了旅游導視系統,沿川藏線設置LED燈箱手繪地圖6個、LED“旅憩”景觀牌7個,搭載“智慧旅游”系統,全面收錄全鄉33個文化旅游目的地、8個吃住購旅游集散地、17個停車點位、8處旅游廁所、9所醫療服務點,規劃紅色印跡游、休閑自駕游、生態茶香游、驢友探險游4條旅游路線。
“這樣的布局打破了傳統的路是路、景是景、路景分離模式,沿途打造營地、觀景台等休閑場所,讓路也成為主體,再次激發游客旅游熱情。”滕文倩介紹,下一步汀溪鄉將繼續加大旅游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皖南川藏線旅游環線環境,進一步助推該縣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李希蒙 劉暢 張玉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