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裡的“第一把火”,點燃了同學們的科學熱情!

天氣漸涼,立冬已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生紛紛玩起了“火”!這原來是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同學們精巧構思,做起了趣味火災小實驗,實驗現象吸引著大家的眼球,交流互動環節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下面是一些火災小實驗的精彩瞬間。
火災小實驗精彩瞬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其中一組同學用實驗給大家科普了“煙霧瀑布”的原理,即紙巾未完全燃燒所生成的煙霧顆粒比空氣重,傾瀉而下形成“煙霧瀑布”。酒精倒入后與煙霧充分混合,遇明火發生燃燒,同時煙霧因高溫而汽化,最終消失。
“煙霧瀑布”實驗現象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另一組“Flame Calligraphy(火焰書法)”的實驗中,同學往墨水中注入高濃度的白酒,使其與乙醇混合。而乙醇作為一種可燃液體,具有揮發性,且隨著濃度提高,揮發速度加快。乙醇揮發出的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當使用打火機引燃宣紙上的墨水時,瞬間發生燃燒,隨后立即熄滅,即“閃燃”。
“火焰書法”實驗現象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在名為“Mysteries of Fire Cloud Palm(火雲神掌)”的實驗中,同學在水盆中加入適量洗手液並進行攪拌,使泡沫布滿水的表面。然后把丁烷倒入水中,用手托起泡沫,將其點燃后出現了有趣的一幕:火在手上燃燒,而手部卻不會感到很燙。原因是泡沫內含有丁烷與空氣混合形成的可燃氣體,點燃后雖然手部能明顯感受到熱輻射,但是由於手部比較濕潤並且泡沫內的可燃氣體有限,因此燃燒時手部不會感到明顯的高溫。
“火雲神掌”實驗現象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同學們紛紛表示,年輕群體裡非常流行“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秋天裡的第一頓火鍋”,而他們燒了“冬天裡的第一把火”,既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又具有著極強的科普性,這樣的實驗操作有趣又有料。
本次活動其實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禹教授和英國愛丁堡大學聯合開設的全英文授課的《火災學》(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課堂上展開,邀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的火災學知識在校園裡做了一系列有趣的火災小實驗並進行分享。為積極配合疫情防控政策,本次活動在線上開展。(周廖瑩 肖成名)
(所有實驗均在嚴格的安全條件下進行,請勿模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