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涇縣:大路為弦譜新篇

道路通,百業興。近年來,宣城涇縣縣委、縣政府大作“路文章”,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投資9億余元,實施建設美麗公路370公裡,全面構建“暢、安、舒、綠、融、智”的公路交通環境,努力打造美麗公路與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涇縣樣板”。
大手筆謀劃大建設
大發展需要大思路,大建設需要大手筆。在美麗公路建設上,涇縣的力度夠大、眼光夠遠。
涇縣是典型的皖南山區,山多,地少。大山深處的村民,對路的期盼是最強烈的。因為路從家門前穿過,就意味著打開了開放之門、文明之窗,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民之所盼,就是政之所向。
2017年9月28日,涇縣縣委在十三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聚焦“四個涇縣”建設、全力實施“五大會戰”的重要決策部署。2017年12月16日,經過充分調研論証,涇縣縣委十三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上,在全省率先提出“美麗公路”建設理念,高位推動美麗公路建設。隨后,確定了以322省道城區至茂林段為重點,打造涇縣美麗公路試驗段,為后續建設積累經驗。
同時,以具有涇縣特色的“展宣紙長卷、繪美麗涇川”為美麗公路建設目標,結合全域旅游,2019年高標准編制《涇縣美麗公路建設規劃》,規劃形成“一軸、三廊、多支線”美麗公路總體布局結構,將“修建一條廊道、串聯一路風景、融合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理念貫穿於美麗公路建設全過程,努力將涇縣打造成為美麗公路與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樣板。
從2020年起,相繼實施了上板路、溪桃路、小嶺路、S206鼓樓鋪至雙坑段、G205榔樹口至浙溪橋段、毛田灣至紅旅小鎮段、洗馬橋至愛民段等一批旅游景區美麗公路連通,共142余公裡,累計投資約6億元。
“玉帶”飛舞山水間,大路為弦譜新篇。放眼望去,一條條美麗公路猶如一條條青色的緞帶,在2059平方公裡的涇川大地縱橫交錯、蜿蜒盤旋。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
大發展惠及大民生
大投入帶動大項目,大發展惠及大民生。一條路就是一條經濟帶,路延伸到哪裡,經濟就“旺”到哪裡。
洗馬橋至愛民段公路,是一條重要的旅游交通線路,沿線有著月亮灣和皖南川藏線等網紅旅游點,青山環抱,綠水縈繞,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然而,隻有4米寬的老路在旅游旺季時卻成了阻礙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路路通,好事順。”2020年4月,總投資2.5億元,總裡程25公裡的洗馬橋至愛民美麗公路建設就此啟動。考慮到旅游旺季的通行需要,項目分兩期分段進行建設,一期工程2020年建設完成,二期工程從2021年5月正式進場開工建設,今年5月20日已正式交付使用。
據統計,目前該路段沿線農家樂已發展至250余家,從事旅游服務業的村民1000余人,這條路不僅成為當地老百姓的致富路,也成為了涇縣“美麗公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借路生財,沿路興業”,涇縣“美麗公路+”效應日益凸顯。
圍繞“美麗公路+鄉村振興”,美麗公路沿線鄉鎮充分整合資源,形成了以電子商務產業園為中心,包含5個鄉鎮、11個村的物流配送網絡,擴大了以宣紙宣筆、榔橋木梳、涇縣蘭香為代表的農特產品和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及銷售渠道。沿線的“淘寶村”總數達到6個,位列全省縣級首位,全縣網絡銷售額13.35億元,宣紙文房四寶產品年網銷額超過8億元,真正實現修建一條路、富裕一方百姓。
圍繞“美麗公路+對外開放”,涇縣全面構建“三縱四橫”快速交通體系,進一步增強對外交通連接能力,在加快融入長三角體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中,利用發達地區“退二進三”產業轉移契機,圍繞電機泵閥、宣紙書畫紙、方解石深加工等優勢產業,進行產業招商、對口招商,促進縣域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圍繞“美麗公路+文化旅游”,涇縣通過打通縣域環線和重要景區之間連接線,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將道路沿線皖南事變烈士陵園、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桃花潭、查濟等多個重要旅游景區“串點成線”,為雲嶺創建紅色5A景區和桃花潭、查濟5A景區,打下了堅實的交通基礎。結合上板路美麗公路建設,打造了一處長達350米的浮雕牆和全省首個“美麗公路、幸福之路”展示館,極大地激發了皖南川藏線的旅游活力。
如今,在涇川大地上,一個個昔日藏於“深閨”不為人知的小山村在美麗公路的牽引下而為游客所熟知。那些守望山村的農民,吃上了“旅游飯”,托起了致富夢。
大改造促進大提質
以大改造推動城市“大變臉”,讓老百姓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路在景中延,車在綠中行,人在畫中游”,道路的暢通無阻,環境的優化升級,得益於涇縣近年來“高水平的管護”“高質量的完善”,不僅讓公路通暢,更讓群眾順心。
先后出台公路養護方案,初步建立管養機制,並將公路所需養護費用足額納入財政預算保障,有效解決“養護缺位”的問題﹔
圍繞路域環境治理,採取“一拆、二擋、三清、四改”的方式開展環境治理,圍繞節點,打造地方特色公路文化﹔
在項目建設上,結合原有道路沿線特色,把修路與“造”風景、“種”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點綴在公路沿線的特色綠化園、公路驛站、文化牆、觀景台等。利用美麗公路,講好地方故事。
除此之外,涇縣還在“人文交通”上做文章。穿梭在涇縣的公路上,你會發現,可以供司機和行人休息、漫步的便民服務設施多了起來。好的交通不僅體現在看得到的路面上,也藏在看不到的人文關懷上。
路暢了,路美了,路闊了,一項又一項的榮譽接踵而至。
近年來,涇縣先后獲評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入選全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皖南交旅融合發展交通強國試點縣,小嶺路、溪桃路分別入選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全國“最美鄉村路”。
路,還在不斷延伸,打造的是美麗鄉村的經濟走廊,裝點的是鄉村振興中百姓的致富夢。未來,涇縣將繼續推動美麗公路建設,書寫交通事業新篇章!(李希蒙 葉亮 蔣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