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縣武橋鎮:機聲隆隆 “唱響”豐收

暖風徐徐穗金黃,機器轟鳴糧滿倉。近日,走進五河縣武橋鎮,黃澄澄的玉米“簇擁”成一片片金色海洋。拖拉機、玉米聯合收割機、小麥播種機等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的農機在田地裡來回穿梭,規范的機械作業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在武橋鎮的廣闊田野間上演了一場現代化的豐收大戲。
今年“三秋”工作啟動以來,五河縣武橋鎮全力以赴組織農業機械投入“三秋”生產,制定農機作業方案,按照“1000畝地配備一台收割機,一台收割機配備一輛保障車、兩輛運輸車”的標准保障機收作業,投入聯合收割機67台,保障車71台,運輸車130余台。此外,加強機具統籌調度管理,實行分區、分田、分時開展生產作業,確保農作物顆粒歸倉。
大豐收。五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家40多畝地,種地時使用免耕播種機,秋收時使用聯合收割機,不到一天,就把我家地裡的玉米收完了,以前一干就得半個多月,這個收割機既省時又省力!”武橋鎮路西村村民張錦說。從曾經的“烈日當頭、老少彎腰”,到如今“秋收大忙變不忙,隻見機器不見人”,農機新產品、新技術、新觀念,正在顛覆手挖、肩挑、背扛的傳統農業生產,解放了農民的手腳,開拓了鄉村振興新天地。
玉米豐收。五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從今年麥收開始,五河縣騰康農機專業合作社的38台農機就一直奔波在各村的農田裡。“現在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機械化收割、聯合收割機、耕地拖拉機,病虫害防治也是無人機噴藥。”合作社負責人張錦說。
近年來,武橋鎮緊緊圍繞現代設施農業建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農機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抓好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在支撐農作物耕、種、收等關鍵環節上,延伸服務領域,為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服務。同時,武橋鎮還努力提高機械使用經濟效益,不斷強化農機質量和安全監督管理,在農業機械化助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形成從耕作、種植、收獲到植保、烘干和秸稈處理的完整產業鏈條及全程機械化作業流程。
下一步,武橋鎮將全力做好農機具檢修工作,幫助調試機具排除故障、解決實際難題,確保全鎮農機使用安全平穩。同時,組織鎮農機管理人員上門服務,深入田間地頭,用心用情做好糧食機收、深鬆整地、旋耕播種等全程機械化服務,將建設“現代農業強鎮”這篇文章“寫”在武橋鎮6.7萬畝耕地上。(王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