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穎:“海螺姑娘”的執著

【代表名片】孫小穎,海螺集團寧國水泥廠生產技術處副處長,水泥工藝工程師。先后獲得寧國水泥廠、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19年入選宣城市第三批宛陵英才創新團隊及宣城市科協系統科技人才庫。
短發利索,目光清澈,眼角眉梢透著笑意,孫小穎身上的陽光氣質是由內而外生發的。這位出生於東北的滿族姑娘,19歲到海螺集團寧國水泥廠工作,一干就是20個年頭,從東北姑娘變成了“海螺姑娘”。
“我老家在遼寧,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孩子,掰玉米、割麥子,啥活都能干。所以工廠車間的勞動強度對我來說不算什麼,我一點也不覺得苦和累。”孫小穎說。剛進工廠時,這位淳朴的女工每天隻知道上班,不知道下班,遇到問題便盯著師傅問,問題沒搞懂,她絕不會走。
好學的孫小穎在單位有3個“第一”的紀錄。2002年她成為同一批進廠人員中第一個頂崗的水泥磨操作員,2006年競聘成為寧國廠第一個水泥磨女技術主管,2015年成為寧國廠第一個女工藝工程師。
“孫小穎經常會讓我想到《士兵突擊》裡評價許三多的一句話:他做每一件小事的時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樣抓著,有一天我一看,好家伙,他抓著的已經是讓我仰望的參天大樹了!孫小穎也是這樣,她起點不高,但善於學習,特別執著,每一天都有收獲。”一位同事這樣評價孫小穎。
一直在生產一線摸爬滾打,孫小穎在海螺集團寧國水泥廠先后做過現場巡檢、中控操作員、技術主管、工藝工程師,成為地地道道的“海螺姑娘”。她摸清、悟透設備的原理、性能,能夠精准做出故障判斷和措施處理。她一次次到磨機內部、回轉窯等密閉環境裡檢查測量,練就了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在集團公司每半年組織開展的技術改造和“四新技術”應用申報中,都有她提議的技改項目。
“孫小穎年輕,脾氣好,卻能服眾,這是為什麼?因為海螺是靠技術說話的,她到現場一眼就能看出問題,還能提出解決方案,所以大家特別服。”寧國水泥廠副廠長史振林說。
記者與孫小穎走在廠區,偌大的水泥生產線上看不見工人。“是不是與人們想象中的工廠環境大不一樣?除了定時現場檢修外,我們現在所有的生產環節都是遠程智能化操作。”孫小穎說,每次沿著“海螺大道”,走過海螺的“母親窯”,走過智能化生產線,仿佛在翻閱海螺的發展史,在心中對前輩致敬。海螺集團正是從這裡起家,從一家山區水泥廠成長為大型跨國企業,在海內外擁有500多家子公司,4年來穩居世界500強之列。海螺的轉型發展是中國制造迅猛發展的縮影。
“我很普通,是在人群中一下就會被淹沒的那一種。但我是幸福感很強的人,我們的工作氛圍好,讓我感到很幸福。”孫小穎說。海螺集團一直有“傳幫帶”的傳統,一批批青年技工在“海螺大學”裡成長成才。如今,孫小穎像師傅當年教她一樣,把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教給新人,關鍵節點手把手教,幫助年輕人迅速掌握崗位技能。
孫小穎的幸福感還來自於作為一名新時代產業工人的自豪:“隻要有高鐵的地方,就有我們海螺水泥。還有大家看到的地標式建筑,比如連雲港田灣核電站一期、杭州灣跨海大橋、東方明珠電視塔、虹橋機場、金茂大廈等,用的都是海螺水泥。作為生產一線的產業工人,能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當選為二十大代表,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我非常熱愛我的工作,因為熱愛,所以執著。展望二十大,我期待著建材行業在綠色發展方面有更大的突破,我將和同事們一起努力提高技術技能水平,在新時代再建新功。”孫小穎說。(李攬月 張敬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