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當涂:解鎖網格化服務管理“成功密碼”

社區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一直在社會穩定中承擔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安徽省當涂縣姑孰鎮凌雲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不斷深化“一網全科”網格化服務管理品牌,將黨旗插進網格陣地裡,將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在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方面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答卷。
從黨建引領中解鎖“建網”密碼,鏈接多方資源,打通網格化服務管理“堵點”
“今天我們商議下這周居民反映的問題……”在凌雲社區第八網格的小區議事廳裡,網格黨支部書記鄒麗娟正在會同網格員、物業公司、樓棟黨小組長,商討小區居民反映的下水管道堵塞、毀綠種菜和高空拋物問題。這樣特別的網格黨支部“擴大”會議,每周都會在姑孰鎮凌雲社區16個網格召開。
近年來,凌雲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打造標准化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通過“支部建在網格上”的方式,以社區為中心,鏈接轄區單位、物業聯盟、文化團體、商會企業等社會資源,成立網格黨支部,形成“黨建引領,網格發力”的聯防聯控工作體系,對社區服務管理功能進行有效補充,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從機制完善中解鎖“護網”密碼,梳理標准化流程,緩解網格化服務管理“痛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凌雲社區從“村改居”之初的1100余人增加到目前1.5萬余人。大幅增加的居民人數,多元化的群眾需求,也對社區如何更好更高效的開展基層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從一開始就著眼於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這一目標,採取培養高素質人才、梳理標准化流程、推行現代化交互的方式,不斷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水平。”凌雲社區黨委書記汪卉這樣介紹。
姑孰鎮凌雲社區28名工作人員中,目前擁有專業的社會工作者資格証書共21人。同時,社區挑選責任心強、熱心公益事業的老黨員、老教師、退休老干部等47人擔任樓棟長﹔梳理出“立案、處置、反饋、審核、結案”五步工作法﹔完成基本群體、特殊群體、流動群體三項數據信息入庫,依據網格劃分建立微信服務群13個,通過“平安馬鞍山”、“釘釘”軟件,登記處理網格事務,真正做到“三活”(活戶籍、活檔案,活地圖)、“四清”(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區域設施清,隱患矛盾清)、“五百家”(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和百家親,暖百家心)。
從聯辦聯建中解鎖“活網”密碼,融入網格實踐,解決網格化服務管理“難點”
“你們好,我是老凌雲村須塘村民組的村民朱永英,當年村裡征地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給征地款,我們當年好像沒有拿到征地款,我們村還有個跟我名字一樣的人,是不是當年弄錯人了?”今年4月,朱永英大娘來到社區尋求幫助。社區工作人員經過查証,須塘村有兩位朱永英,且年紀相仿,當年領取材料並未遺漏任何一戶。為弄清事情真相,社區聯合公安部門,趕赴銀行等多地搜集証據,經過對比認証領取簽字筆跡及排查銀行出入記錄等后,最終確定當年兩位朱永英均由家人領取支票,並在自家附近的銀行內取走現金,多年后,朱永英年事已高,對此事出現記憶差錯。“不好意思啊,給你們添麻煩了,我母親年紀大了,記錯了,當年我們是拿過的,麻煩你們這麼辛苦地幫我們走訪查証,非常感謝你們!”
這僅僅是凌雲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應用的事例之一,為了用好用活這張“網”,凌雲社區採取“信息聯通+問題聯討+處置聯辦+服務聯行+平安聯建”的形式,網格員對入戶採集的數據,與物業掌握的業主信息、公安部門掌握的流動人口和重點人員信息進行比對,動態更新﹔定期邀請城管、住建、公安、民政、司法市場監管等部門列席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例會﹔對網格事件處置,形成“發現上報、分流交辦、分級處置、督查督辦、評價反饋”工作閉環﹔發揮全科網格特點,將民政幫扶、醫療救助、文明城市、疫情防控、參軍入伍、計劃生育等社區各項重點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積極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對網格內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特殊群體服務管理以及各類矛盾糾紛等隱患開展聯合排查整治,實現網格員、志願者服務“一張網、同步行”。(唐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