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艷芳: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代表名片】譚艷芳,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統計員,十七年如一日扎根生產一線,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獲全國勞動模范、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這是我們的中藥材二維碼追溯系統,通過掃描可以直接看到中藥材種植、加工、檢測、銷售等各環節的關鍵信息。”近日,在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裡,正在查看產品質量的公司統計員譚艷芳說。
一身工作服,一頭利索短發,走路帶風的譚艷芳,身上散發著淡淡的中藥味兒。
公司藥材包裝袋印上二維碼,得益於譚艷芳積極建言。2020年,在譚艷芳的努力下,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啟動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依托條形碼、二維碼等載體,建立從中藥材種植、採購、原料入庫到生產領料、加工、質量檢測、物流運輸、銷售等環節的全程跟蹤管理系統,實現產品全過程可追溯、流通跟蹤與監控的目標。
“亳州是生我養我的家鄉,是四大藥都之一,有著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譚艷芳說,作為一名藥廠工人,如何為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出一份力,一直是她關注的焦點和努力的方向。
譚艷芳長期從事成本核算,從來都是一絲不苟。“她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從不放棄原則,干工作不怕得罪人。”安徽協和成藥業項目部經理劉愛珍說。
發揮統計工作職能,她圍繞降低成本、縮減生產周期、提高生產質量,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積極發揮“領頭雁”作用。她時刻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進性和模范帶頭作用,將摸索多年的業務技能和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傳授給年輕職工,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努力做好“傳幫帶”。
“簡單的事情堅持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無論干什麼工作,隻要有一顆不怕困難的心,再難的事也不難,最后都能成為響當當的行家裡手。”譚艷芳說。
中藥材種植是中醫藥產業的“第一車間”。2009年以來,協和成藥業先后在亳州市譙城區十八裡鎮,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2000畝。譚艷芳受公司委派負責基地建設、日常管理等工作。譚艷芳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宣傳,有時一戶能跑十幾趟,白天見不著人晚上再找,最終順利地與農民簽訂了流轉合同。
土地流轉過來后,她每天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農戶如何進行規范化標准化種植、管理藥材種苗。為了能夠實現規范化、標准化種植,譚艷芳牽頭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農業大學開展技術合作,為農戶免費培訓病虫害防治知識和產業化生產技能。
如今,採取“基地+企業+農戶”方式引導中藥材標准化、規模化種植的示范區,已經吸引了多家企業入駐,帶動了大批農戶致富。“在我們基地打工的都是周邊農民,每人每年務工收入有1萬多元,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劉愛珍說。
在譚艷芳看來,勤奮就是做事想多點、多干點。為摸清一個消耗指標,為生產提供第一手可靠數據,她放棄節假日休息,加班加點,直到取得數據為止。“每天都是公司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個,每天我們都看到她在車間指導工人如何正確切制或挑揀藥材,她是我工作中的老師,更是我生活中的知心大姐。”公司統計員李嫚說。
從普通農民到藥廠工人,從藥廠工人到全國勞動模范,從全國勞動模范到黨的十九大代表,從黨的十九大代表到黨的二十大代表……“黨的二十大代表這個身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將繼續做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與責任擔當。”譚艷芳說。(張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