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林:凝聚數礦平台力量 助力企業出海無憂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編者按:以“創新增動能 創業促就業”為主題的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即將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合創巢開幕。作為首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創新創業已成為合肥高新區的基礎優勢和響亮品牌,引領區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周海林。人民網 李希蒙攝
八零后的周海林面對採訪,“出海”是他時常挂在嘴邊的詞。
何為出海?
“利用互聯網營銷的模式,通過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揭示的方法,把自己的產品賣到全球,簡單來說,就是賣全球買全球。”這是周海林的理解,也是根植在他心中的經營理念。
而他創立的合肥常春藤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從70平方的辦公場所,到3600平方的大型職場﹔從不到10人的初創團隊,到在職員工300多人﹔從入不敷出,到去年營業收入超過1億,用了不到7年。“我用了7年時間,証明自己的理念是正確的。”周海林說。
周海林和他企業的“出海”故事,要從14年前說起。
2008年,他主導研發的NOKIA終端產品研發平台被海外企業以1000萬美金收購﹔2012—2014年,由他運作並完成的Android海外產品下載量破億。
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嘗到“出海”的甜頭后,他開始嘗試自己創業。
2015年,他帶領著初創團隊,創立了合肥常春藤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從一開始,周海林就把眼光瞄准了海外市場。在文化產業出口市場摸爬滾打5年后,公司獲評了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稱號,並先后與多個海外用戶平台建立了深度融合關系,沉澱出了企業級的大數據資源平台———常春藤數礦平台(So Quant)。“數礦作為通用基礎設施能力,對各個自研產品起到了顯著的增益作用。”周海林說。
2019年,在數礦平台的基礎上,周海林和公司領導團隊決心拓寬應用邊界,把目光集中在了產業互聯網,從過去封閉的技術自用模式外溢為開放的聯營服務模式,對外共享數礦平台技術,做起了大宗產業鏈平台,先后孵化出了以“無憂紙漿”數字貿易服務平台為試點的無憂大宗管雲平台(51CTRM)和常春藤精選出海平台。
轉型無疑是成功的。
產品以數億用戶體量的常春藤數礦平台為基礎,成功地打通了產業鏈的生產端、交易端以及供應鏈端的信息交互與響應通道,構建了產業鏈的新型供需關系和協同關系,進而提升了整個產業鏈的運轉效率。為“出海”企業提供一攬子出海服務解決方案的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天時、人和、地利缺一不可,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被問及成功的原因,周海林直擺手。
周海林說的天時,是2015年,除了工具產品之外,電商、直播、短視頻、信息流等類型的企業也紛紛開啟出海之路,公司剛好趕上了這波出海浪潮。
人和,是公司初創團隊從2015年至今,八年如一日的在細分領域內深耕細作。而地利,是離不開公司所在地合肥市高新區的招商引資政策支持。
自入駐園區以來,高新區政府從辦公場地補貼到人才政策、產業政策,都給予了細致周到的幫助。”周海林如是說。
不僅如此,常春藤還先后接受了政府文化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外經貿發展資金、科技文化出海項目一事一議補貼、高企補助、聲谷專項資金補助、重點軟件企業獎補等多項資金和項目支持。
“政府給予我們幫助,我們企業也要想著回報社會。”提起這麼多年,企業得到的實惠,周海林很想利用公司平台,把能力外溢給其他企業,立足合肥輻射長三角,帶動腰部以下企業共同發展,“能在合肥形成產業出海聚集效應,為數字經濟建設貢獻力量,是我們的長遠打算。”周海林說。(李希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