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活成了“一束光”
自從2012年從“鬼門關”走過一遭后,劉琴的奉獻之旅從未停過。她會習慣性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入手,竭心盡力幫助每個需要幫助的人。也會用心盤算謀劃著一些事,不厭其煩做著幕后的“紐帶”工作。她的作品屢獲國家級省級獎項,個人也獲“中國好人”、全省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先進個人、全省學術技術后備人才等多項榮譽。從疾病中走出的她,溫暖如初,步履不停,活成了更多人的“一束光”。
把溫暖帶給他人的“奔跑者”
5月,花開爛漫,日頭漸盛。母親節前幾天,劉琴帶著相機,騎著電動車,不停穿梭於和縣的各個街巷小區,從城南到城北,電話也打個不停。她在安排一件特別的事。那天,30名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和縣援滬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剛剛回家,在定點酒店進行隔離。他們中,有22位是母親。37個晝夜未曾回家的她們,此刻雖近在咫尺,卻仍無法與親人相見。時逢母親節,劉琴便想到用錄制視頻的方式,給抗疫英雄們“偷偷”送上來自子女的“遠程”祝福。於是,22個家庭,她一個個問到電話,找到地址,再根據定位一個個找過去做工作,給孩子們拍攝“告白”視頻。晚上,她又連忙剪輯,並趕在5月8日母親節當天,托人將視頻挨個送到援滬醫護人員手中。
當天的隔離酒店裡,傳來了繃了許久后的哭聲。這些白衣執甲的抗疫英雄,未曾在與病毒抗爭的前線流過眼淚,卻在視頻中孩子們的祝福裡紛紛“破防”。
“母親節最好的禮物,看一遍哭一遍。”“孩子從不在我面前說這些話,今天看了眼淚流了有半斤。”“感謝劉老師給我們的驚喜,送來一份最珍貴的禮物。”……在醫療隊的微信群裡,大家紛紛留言。
把溫暖帶給別人,是她工作以來形成的習慣。
在劉琴的一個小本子上,認真記錄著幾十戶家庭的瑣碎信息。地址,年齡,樣貌特征,走散時間……這是一個失散人群的備忘錄,是節目中或平日裡別人請她幫忙尋親后整理的線索。
去年7月13日下午,汽車在綿長的村道行駛。車內,65歲的苗永康雙手扶膝,眼看窗外,略顯局促。當天,年逾花甲的他在劉琴等人的幫助下,鼓起勇氣重回家鄉,尋找失散63年之久的親人。
2013年,苗永康在愛人的陪伴下來到和縣,找到時任和縣電視台《第七天》欄目主持人的劉琴。那段時間,劉琴通過電視節目,幫了不少人重新尋回失散親人。“養子苗永康1956年10月12日出生,1958年12月5日,由安徽省和縣勝利社遷出。”根據戶籍檔案中簡單的線索,劉琴帶著他們到當地民政局、地方志辦公室、歷陽鎮問了個遍,都沒有得到明確線索。一根線,似乎就這麼斷了。
劉琴不曾放棄過任何一個尋親者。去年5月,劉琴在無意間看到一則關於通過DNA技術尋親成功的新聞。她當下一驚,想起苗永康的事,便聯系到當地公安局刑偵大隊。通過DNA比對和到村探查后,她帶著從南京趕來的苗永康,來到線索所指的和縣白橋鎮紅旗村。在當地派出所民警和社區的幫助下,終於如願尋得自己的三個兄弟姐妹。一家人見面后,相擁而泣。她也在一旁流著淚記錄下來那個感人瞬間。
一直以來,劉琴都是這樣不停奔走,幫助他人。她幫過孤兒、白血病患兒籌款﹔為山東、南京等各地來和縣尋親的人提供線索,整理資料﹔幫助女孩找到分別20多年的親生母親。
摯愛新聞的“工作狂”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我對記者這份職業的感情,我想不是簡單的熱愛,而是摯愛。”
這是劉琴從業二十多年來生發的感慨。
她是個典型的工作狂。工作以來,她先后在和縣廣播電視台(現和縣融媒體中心)擔任《和縣新聞》《五色廣場》《走進鄉村》和《第七天》等欄目的採編、播音、主持等工作。基層新聞單位人手緊缺,她常要一人擔負起一套欄目的整個流程。細膩的視角和突出的專業才能,讓她的節目倍受觀眾喜愛,先后榮獲八十多項中央及省市獎項。2015年,不到40歲的她便取得記者高級職稱。最近,她又做起抖音短視頻,挖掘身邊的正能量故事。目前抖音已獲贊近60萬,最高一個視頻獲贊14萬,粉絲達2.5萬人。
榮譽累累,沒有改變劉琴的工作節奏。哪裡有新聞,她還是會沖在一線。
“您好,請告訴我具體位置,明天一早我們把您家鄉捐來的菜送過去。”4月23日上午,在上海市寶山區楊行鎮“跑船”的安徽和縣人唐從俊收到電話。此前,因為防疫需要,他和另外40余名一起在上海“跑船”的老鄉已在水上滯留一個多月,船上蔬菜等物資告急。“我的愛人在家鄉和縣做防疫志願者。那天,她碰到同樣在做志願者的劉琴,說到我在上海沒菜吃了,劉琴便想辦法牽線把菜送了過來。真的太及時了!”唐從俊有些激動地說。
那次的蔬菜捐贈,是由上海和縣商會的一名和縣籍企業家匿名發起的,在此前,和縣也曾多次組織或協調本地優質蔬菜無償送往上海。而每次捐贈,劉琴都會扮演一名“牽線人”的角色,協調各方關系,打通蔬菜運送通道。同時,她也端著相機從田間地頭拍起,記錄下“千裡相送”的感人瞬間。這一忙,便是好幾個星期。
她也是“一束光”
“您的至情至性,至真至美,猶如一束光,照耀、溫暖了我。”有人在劉琴的朋友圈這樣留言道。
“一束光”,恰巧是劉琴組建的公益協會的名字。
2020年12月,劉琴發起並組建了和縣一束光公益協會,秉承助學、幫困的服務理念,關注困難兒童、留守學生以及迫切需要幫助的人。協會先后開展了“愛心書桌 點亮小小夢想”“夢想課堂”“首屆夏令營”“新春溫暖包”等活動。協會發展到現在,已有110名會員。每次活動,劉琴和其他協會人員都會提前精心策劃組織,保証獲得最佳效果。
“這是我第二次來啦,我們給老人們准備了唱歌、舞蹈、小品、演講等表演。”3月5日上午,烏江鎮濮集“留守兒童之家”的53名同學給烏江鎮敬老院的老人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
當天,敬老院裡排滿了板凳,老人們齊齊坐著。陽光暖意融融,院裡好不熱鬧。“孩子們表演得呱呱叫!”75的老人晏家聲笑著向孩子們豎起了大拇指。送演出的同時,一束光公益協會的志願者們還和來自馬鞍山機電工程學校的學生志願者們一同為老人們送來理發服務。
“舉辦這樣的活動,既能讓老人們得到寬慰,也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懂得孝悌之義。”劉琴說。
“這桌子太好看了!謝謝你們!”日前,和縣姥橋鎮范學花和兒子鄧邵問收到了一個特別的禮物——愛心書桌。當天,一束光助學公益協會帶著一套桌椅台燈來到了她家。在一間小小的起居室裡,單親媽媽范學花剛把她的大女兒送上了無錫一所大學,現在,她在這裡給歷陽二小的兒子鄧邵問陪讀。
“以后你可以在這裡畫畫啦!”劉琴笑著和小邵問說。小邵問今年讀五年級,特別愛畫畫。家裡沒有余力帶他報畫畫班,他便自己在周末找來圖畫書或廣告紙臨摹,畫得有模有樣。知道小邵問的愛好后,劉琴便幫助聯系到當地一個美術機構,免費教小邵問學畫畫。
當天,一束光公益協會一行十余人將愛心書桌送到了十個困難家庭家裡。在捐贈時,協會也會收集困難學子及其家庭的信息,協助其解決家庭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並及時跟蹤幫扶,形成閉環。
“一顆愛心點燃一份希望,一份溫暖宛如一日朝陽。我希望一束光照亮更多人的心田,陪伴他們溫暖前行!”劉琴說道。(郭彤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