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故事丨全國“最美職工”王學勇:匠心守護民族汽車品牌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職工”,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王學勇的身上有著許多閃光的標簽。
王學勇。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這位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汽車裝調工,扎根一線19年,用匠心守護著民族汽車品牌。
“聽聲音就能精准判斷故障點,簡直神了!”在奇瑞的車間裡,有關王學勇“金耳朵”絕活的“神話”廣為流傳。
“並沒有那麼神,就是熟能生巧而已。我對汽車這個行業充滿興趣,真正鑽了進去,做得多了,技術也就上來了。”王學勇說。
2003年6月,剛畢業的王學勇進入奇瑞公司總裝車間實習。發動機變速箱合裝是一項枯燥乏味的工作,但王學勇十分賣力。工作中一旦遇到問題,他加班到深夜也要解決。
“真的是‘拼命三郎’,當初正是看中了他這股韌勁,才挑選他進入裝調小組。”王學勇的師父、同樣也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許小飛談起愛徒,豎起了大拇指。
功不唐捐!經過刻骨鑽研,2011年,王學勇參加全國第三屆汽車裝調工職業技能競賽,在SUV·MPV組別斬獲個人競賽一等獎,並榮獲“技術操作能手”稱號。
工作中的王學勇。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在總裝期間,王學勇先后參與東方之子、瑞虎3、瑞虎7等十多款車型的新品試制,在整車工藝和裝配、電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及內飾返工調整上,練就了一身好技藝。
在參與整車試制項目驗証工作中,王學勇主動提出千余項改進建議。將車間新品投產預算人員由432人降低到現在的330人,直接縮減人工費用350萬元﹔生產效率節拍由原來的163秒/車提升到98秒/車,大幅度降低了單車制造成本,在生產動能和材料方面累計下降236萬元,減少設備投資126萬元。
在奇瑞開拓海外市場之初的2007年,由於海外員工的技能培訓工作沒有完善,部分海外SKD工廠出現大量有問題的車輛滯留在生產現場,不能及時交付客戶,急需總部派人提供技術支持。
彼時的王學勇,盡管年齡不過20出頭,但已是車間裡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面對公司領導的詢問,王學勇隻問了一句:“我什麼時候出發?”
在隨后的一個月時間裡,王學勇在俄羅斯加裡寧格勒累計解決600輛車的“疑難雜症”,並圓滿完成培訓工作。
扎根一線19年,王學勇不僅使自身專業技能突飛猛進,還盡全力把工匠精神傳承下去,帶出了許多技術骨干。
“對待我們,師父總是傾囊相授,十分用心。”徒弟王存峰在2020年的汽車維修工高級技師考試中敗北,后經王學勇三個月的輔導,補考終於順利通過。
“這項考試通過率很低,本來我已經不抱希望了。是師父一直鼓勵我,並每天下班后抽出時間輔導我,才有了后來的成功。”王存峰說。
2013年,王學勇成立“調試線返工小組”,后升級為“技能大師工作室”,多年來,該工作室培養中高級技能人才400余名,其中高級工以上78人,累計申報專利12項。徒弟齊金華榮獲“安徽省勞動模范”、鄭昆龍榮獲“安徽省青年崗位能手”、王浩獲得蕪湖市五一勞動獎章……
“我希望能和我的工作室團隊一起,成為中國最好的汽車產業工人,讓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口碑越來越響!”在王學勇看來,一輩子扎根一個行業, 踏踏實實把這一行干好、 干精,就是對“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