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裡的安徽風景

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安徽的鄉村這幾年有了大變樣,在這迷人的深秋時節,跟著自駕游的步伐,一起感受安徽這些鄉村的美好風光,徽風皖韻映初心,小橋流水后現代,深山老林富含硒,青山不老憶童年,畫家村裡藝術派,每一處都寫著關於鄉愁的美好篇章。
黟縣柯村:多彩鄉村的前世今生
秋日裡,都是豐收的喜悅,自駕在皖南,仿佛在油畫裡穿梭。黃山市黟縣的柯村呈現在眼前,縱橫交錯的稻田一片金黃,垂著頭的稻穗帶著豐收的喜悅,在秋日陽光下招搖著,遠處是二三處或者成片的徽州民居,間或的灰白色與綠的樹木、黃的稻田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唯美鄉村圖景。因為柯村位於青弋江的上游,清溪河和東坑河交匯,形成獨特的深山盆地,造就了常年雲霧繚繞的景觀。柯村的美景,都自帶一股仙氣。快和全國的旅友、攝友一起,用鏡頭記錄下皖南的深秋之美。
柯村美景。黃山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尋找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自駕到一片金黃中的豐收喜悅裡,在柯村的20多家民宿、農家樂組成的民宿集群裡,尋著自己可心的居所,卸下疲憊,單是發發呆,看看稻田,就足以洗去旅途的風塵。休息夠了,再大飽口福,點上柯村最有名的“千層鍋”,筍子、干豆角、粉絲、排骨,或者還有柯村著名的黑色土雞,一層又一層的美味,帶給你無窮的驚喜,這都是回歸自然的體驗。
除了無邊美景,柯村還有激動人心的紅色故事,帶著孩子一起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追尋紅色革命的印記,賡續光榮的紅色基因。
在柯村暴動紀念館,在打鼓嶺、朗村、木子嶺,那些紅色的力量穿越歷史的大門,帶來激情燃燒的戰斗歲月。土地革命斗爭時期,爆發了聲震皖南的柯村暴動,成立了皖南蘇維埃政府,建立了蘇區革命根據地。這裡,留下了方志敏、劉毓標、寧春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也書寫了皖浙贛革命斗爭史上的光輝篇章,被譽為“皖南小瑞金”。
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美。旅游興起,推動了柯村基礎設施完善和整體風貌的提升。“紅色”老區、“黃色”花海、“綠色”生態、“黑色”家珍等多彩業態,帶動了村庄發展。
石台大山村:山裡的神仙生活
從皖南徽州山水裡出來,移步池州市石台縣仙寓山。這裡峰巒疊翠,林木蔥籠,雲霧飄渺,神姿仙態,孕育了大山裡的靈動古村——大山村。
大山村的名字朴實,景色卻不凡。這裡地處皖南九華山脈,與祁門縣、東至縣交界,是一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村落。森林覆蓋率高達 95%,負氧離子含量高。
靜謐大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到仙寓山的古樹林裡,多樹百年的古樹,參天蔽日,滿是苔蘚的樹干鐫刻著歲月的痕跡,深綠淺綠的葉子裝點著古樹的前世今生。深深吸一口氣,感覺肺都被激活了,充盈著原始森林的野性之美。再往裡走,即是神龍谷,水花四濺,水汽氤氳,兩岸植被茂密。天色已晚,晚風習習,稻香扑鼻,遠山含情,一抹斜陽即將西沉。尋找一天的吃食,又成了新的享受。
與別處不同,這裡有著“中國富硒第一村”之稱,水土中硒含量豐富,村裡 80 歲以上的老人佔12%,是個名副其實的“長壽村”。這裡的水,都帶著不一樣的神秘。富硒水泡上這裡獨有的富硒高山茶葉,碧綠的嫩芽像花一樣綻放,茶水的清香在杯子裡慢慢飄出,喝上了一口,洗去了疲憊。
美食裡不可錯過的是石台富硒土豬肉,可以做成石台的一品鍋,咕嘟嘟的炭火裡滿是世俗的滿足,要麼就直接做成紅燒肉,小小的方塊整齊地碼在盤子裡,下面墊上碧綠的青菜,配以秘制醬料,小火慢燉裡,等待都成了人間的極致體驗。
拋下俗務的紛擾,躲在深山裡,捧一把富硒山泉,喝一杯富硒山茶,吃上土豬肉燒野蔬,在神龍谷聆聽水聲,做一次神仙隱士,豈不快哉!
寧國西村:遇見童年的自己
西村稻花黃。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鄉村最讓你著迷的是什麼?其實是那個童年裡的自己,來寧國西村,就能夠遇見童年的自己。
寧國多山,自駕穿行在“皖南川藏線”裡,分分鐘就陶醉在不可自拔的山水中,寧國西村也是在青山環繞、翠竹掩映中。走進村庄,隻見農家小院外牆上畫滿了以“童年回憶”為主題的3D畫:小朋友拿著水管在小巷裡嬉戲、孩子們在房子邊的空地上跳繩、姐姐騎著自行車帶著弟弟逛街……帶你一秒鐘穿越回無憂無慮的孩提歲月。
榨油、打鐵,做豆腐、竹編,稻田農耕文化群雕,3D彩繪童趣村落,這裡將景觀系統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起來,讓童年回憶、農事活動、農耕文化貫穿其中。
陶瓷、農耕、攝影等主題的民宿或者農家樂,都可以讓你坐下來體驗體驗,大人可以找回自己的童年記憶,孩子能夠回到大自然裡親近最淳朴的農家體驗。
西村建成了皖南花鼓戲劇場、展示館、文化廣場,出台了建立西村皖南花鼓戲劇團長效機制的意見,從服裝採購、劇本創作、文藝演出、培育精品、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讓皖南花鼓戲成為重要的吸睛點。
要說吃的,寧國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寧國多山,物產豐饒,比如聞名全國的山核桃,毛竹筍、野生菌、板栗等,都是大山的自然饋贈。寧國也多水,河鮮味美,不論是深湖裡的河蝦,還是小河裡的溪魚,放入鹽,簡單用水煮煮,撒點蔥花,就是最朴實而鮮美的珍饈。
華燈初上,夜晚的西村尤其迷人。年輕人設計的燈光秀,閃光的小鹿,滾落的燈球,隨意地躺在小村的各個角落裡,那是放鬆后的個性和時尚。
皖南花鼓戲戲院裡,韻味悠揚。如果你住在村裡的休閑度假酒店,花鼓戲自然不可錯過,咿咿呀呀的唱腔裡,都是對鄉村美好生活的贊美。
銅陵犁橋村:后現代的夢裡水鄉
浮在水上的微型美術館、建在池塘邊的空中圖書館、繪在田野的巨幅稻田畫……剛剛過去的國慶,銅陵市犁橋村的小橋流水裡,南來北往的游客紛紛來打卡,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江南風情。
不想和擁擠的人群面對面,這個時候來一場錯峰旅行,真是聰明的選擇。村裡新添了非遺、文創、美食等三條特色街巷,任你游蕩。
犁橋街巷。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說是“夢裡水鄉”,因為犁橋鎮青磚黛瓦、小橋流水,還有修復的100多棟明清老建筑,讓這裡顯得古色古香。但是,如果你來了村子,仔細駐足,就會發現,這裡處處都透著后現代的氣息。
公共藝術融入了犁橋村的鄉村生活,這裡邀請藝術家、建筑師住村創作,壁畫、牆繪、裝置藝術隨處可見,恍惚間覺得自己進入了異次元的空間。
在小橋流水和現代繪畫之間不停進行時空的穿梭之后,干脆選一處棲息地靜下來。坐在咖啡館的室外椅子上,看著村裡穿梭的人群,做一個旁觀者﹔到荷塘圖書館翻翻幾本書,沉浸在書海裡,和歷史人物對對話﹔到網紅建筑、迷你美術館前打個卡,發一則朋友圈,告訴大家你的最新動態﹔在稻舞台、稻劇場體驗一場演出,詩歌或者論壇,都是為鄉村的藝術歡呼。
如果來的時候正對,還可以碰到鄉建藝術展、音樂節、詩歌大賽、藝術鄉建論壇,那是青年時的一個夢,是我們與這個世界最恣意的對話。
逐水而居,來到犁橋水鎮,自然也不可錯過這裡的水產美味。愛吃葷的話,甲魚、鱔、蝦等水產可以選擇,想來點清淡的素食,蓮藕、紅菱、茭白、芡實、蒲筍等水生植物都是不錯的選擇,或者找一家熱鬧的飯店,隨便點上幾盤特色美味,直呼一個鮮字。
霍山畫家村:重生的藝術部落
霍山畫家村俯瞰圖。雷威攝
素有大別山第一畫家村之美譽的霍山縣諸佛庵仙人沖畫家村,在萬畝竹海掩映下,寧靜而曼妙。
曾經雲集了皖西機械廠、紅星機械廠、江北機械廠、皖西化工廠四座軍工廠,霍山縣諸佛庵鎮因此成為當地著名的“小上海”和當地“最大城市”。畫家村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三線廠廠房,當繁華落盡,昔日屬於兵工廠的榮耀不再,這裡一度成了被時光掩埋的記憶倉庫。而今,開到荼靡般,這裡又煥發了藝術的光彩,重新成了藝術家的部落和天堂。
漫步畫家村,好大一顆炮彈映入眼帘,仿佛告訴你這裡的前身是一段關於兵器與火焰的淬煉場所。村裡走一走,仿佛置身藝術殿堂,擺脫了老破舊的昔日面貌,取而代之的是舊貌換新顏,三線軍工博物館、充滿藝術氣息的美術館、風格各異的小樓和咖啡館,讓這裡成了藝術的部落。
南北美術館裡,匯集了國內外名家之作,堪稱藝術盛宴。站在各種風格的藝術創作面前,或沉思,或淺笑,都是與創作者的神交。哪怕是工廠裡撿來的“破舊機器”和“破銅爛鐵”,在美術館裡都散發了不一樣的光芒。南北美術館是畫家村目前最大的私立美術館,這裡可以接待高端藝術康養和研學、寫生、展覽等等。畫家村到處都是畫家的工作室,在門外就可以打量和猜想著裡面的精彩,小院的綠植和鮮花,牆外的裝點和繪畫,都述說著畫家的風格。
逛累了,來到有山美地民宿歇歇腳,這裡的風格是修舊如舊,一如回到往昔,卻也可以在集藝術創作、交流、拍賣、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的大型民宿找到適合自己的休閑方式。
想吃霍山的農家菜,紅燈籠泡椒水庫魚頭、清燉老公雞湯、農家面魚、蒿子粑粑都是不可錯過的!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秋葉已紅,秋實累累,來吧,趁著秋色正濃,一起“私奔”到安徽,感受山清水秀鄉村美、宜居宜游新農村。(樊立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