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好評返現”損害誠信經營

如今網購時,很多店家提示消費者“給好評立返現金”,消費者也習以為常。但是,此等小伎倆涉嫌不正當競爭,有損誠信經營,亟待整頓。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禁止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稿)》提出,經營者不得以返現、紅包、卡券等方式誘導用戶作出指定評價、點贊、轉發、定向投票等互動行為。
“好評返現”是部分消費者完成網絡交易后應銷售者要求給予商品或服務不客觀正面評價以獲得少量現金或優惠券等回報的行為。敲敲鍵盤寫幾句天花亂墜的評價,動動手指拍幾張美化精修的照片,圖文並茂卻名不符實地為商品或服務打好評,便坐等商家返現。一些消費者覺得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為,甚至有人精於此道,遇到沒有“好評返現”的商家,還埋怨對方“一毛不拔”“不懂規矩”。受此不良影響,一些原先誠實守信、規范經營的商家,也不得不隨波逐流。至於商品質量是否過關、服務保障能否到位、夸大宣傳會否受罰,則不管不問。
“好評返現”之所以盛行,與電商推廣機制有關。多數電商平台的店鋪排名和推薦標准,取決於銷量和評價等要素,店鋪排名與營業收入幾乎直接挂鉤。以往,有的商家想方設法買粉絲、請水軍“包裝”用戶評價,雖然方便快捷,但易被識破。相比之下,通過“好評返現”請真實消費者“現身說法”,評價內容比較生動詳實,能讓其他消費者打消疑慮。因其投入小、效果好,愈演愈烈。有業內人士坦言,如果不刷好評,店鋪經營比較困難,競爭力也難保証。據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案件3128件,罰沒金額2.06億元,可見此類問題涉及面之廣、數額之大。
“好評返現”看似你情我願、互利互惠、無傷大雅,實則貽害無窮。商家利誘消費者,讓其作出並不客觀公正的評價,本質是不正當競爭、虛假經營,損害電商信用評價機制,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商家經營以誠信為本,倘若“好評返現”成風,破壞了行業風氣,不利於電商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最終也會讓某些看似佔了便宜的消費者自食其果。試想,當樂於返現的消費者網購時發現大部分夸贊商品的評價時,該如何判斷真假?當電商平台充斥著鋪天蓋地、夸大其詞的好評,他們還能放心“剁手”嗎?
“好評返現”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需要嚴厲打擊。首先,監管部門應推進精細化管理,加大打擊力度。如提升技術監管水平,以關鍵詞抓取等技術手段識別“好評返現”,及時刪除失真無效評價。建立黑名單制度,懲戒部分無良商家和“水軍”式消費者。其次,電商平台應引導商家公平良性競爭,督促警告存在“好評返現”行為的商家立行立改,情節嚴重者不定期予以查封下架。平台還應科學合理設置商品和商家排名推廣規則,杜絕“好評返現”滋生土壤。作為電商活動參與方,廣大消費者也應擺正位置、拒絕誘惑,客觀評價打分,共同塑造真實、有序、放心的網購環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