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63年的家人通過DNA技術終團圓

時隔六十三年,年逾花甲的南京市民苗永康回到家鄉和縣,尋回失散半個多世紀的親人。這也是全國至今為止失散最長時間,並通過DNA技術尋親成功的案件。
7月13日下午,汽車在綿長的村道行駛。車內,65歲的苗永康雙手扶膝,眼看窗外,略顯局促。“通過DNA比對,您的家人應該是找到了,在白橋鎮紅旗村。”接到這通電話后,苗永康便一直有些緊張。小時戶口本上父母與自己籍貫的出入,讓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是被收養的。“當時就想,無論如何,要找回自己的家。”考慮到養父母的感受,他尋根的願望一直埋在心底,直到養母離世,才鼓起勇氣重回家鄉,尋找失散63年之久的親人。
2013年,苗永康在愛人的陪伴下來到和縣,找到時任和縣電視台《第七天》欄目主持人劉琴。那段時間,劉琴通過電視節目,幫了不少人重新尋回失散親人。“養子苗永康1956年10月12日出生,1958年12月5日,由安徽省和縣勝利社遷出。”根據戶籍檔案中簡單的線索,劉琴帶著他們到當地民政局、地方志辦公室、歷陽鎮問了個遍,都沒有得到明確線索。一根線,似乎就這麼斷了。
今年5月,劉琴無意間看到一則關於通過DNA技術尋親成功的新聞。她當下一驚,想起苗永康的事,便打電話聯系到當地公安局刑偵大隊教導員高友兵,詢問是否有可能。她了解到,2013年,高友兵所帶領的刑偵隊伍建立起全省縣級水平一流的一所DNA實驗室,並用三年時間建立起了本地DNA打拐樣本庫。高友兵當即承應下來幫助尋找。苗永康的尋親之路,重新看到了希望。
DNA實驗室。和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取血樣、處理、提取DNA、擴增基因座、圖譜分析……通過一系列程序,事情終於有了進展。“我們從打拐系統100余條比中結果中,篩選出了5條重要信息,並根據這5條線索展開尋找。”和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技術室民警韓杰介紹道。
7月13日,劉琴、高友兵等人帶著從南京趕來的苗永康,前往線索所指的和縣白橋鎮紅旗村詢問,在當地派出所民警和社區的幫助下,終於如願尋得自己的三個兄弟姐妹。一家人見面后相擁而泣。哥哥孫禮潮激動地說:“母親日夜思念你,我們去找了你好多次都沒找到。這下,你終於回來了!”
苗永康和親人相認。和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從幫著尋找線索,到在網上幫忙發布尋親視頻,劉琴目睹了整個過程,終於讓故事圓滿了:“葉落歸根,一段阻隔了63年的親情重又連接,真的很令人感動。”(郭彤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