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際毗鄰區 發展“窪地”變“高地”

省際毗鄰地區遠離行政中心,曾是發展窪地。如今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區域協同合作和經濟融合日益緊密,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正加快崛起。
安徽省以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為重點,加快建設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從機構設置、規劃管理、設施互聯、產業協同、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省市縣(區)三級聯動機制,“3+N”的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加快交通互聯互通,
變區位優勢為發展優勢
滁州南譙區與南京浦口區毗鄰,隻隔一條滁河。雖是一河之隔,長期以來卻是兩地溝通交流的屏障。
在南譙跑運輸的李明告訴記者:“南譙浦口目前隻有一條滁寧快通連接,遇到節假日經常擁堵,我們平時過往主要靠擺渡。”未來隨著南浦滁河大橋貫通,兩地將實現無縫對接,擺渡過河有望成為歷史。
榮盛龍灣湖旅游度假區是坐落於南譙區黃圩鄉的文旅項目,談及交通區位優勢帶來的發展機遇,企業負責人顧廣震贊不絕口:“現在通過高鐵到南京江北新區隻要十幾分鐘,高速公路10分鐘到南京市區。”隨著交通的互聯互通,南譙的區位優勢日益轉化為發展優勢。“我們的客戶群體主要來自長三角地區,現在暑期游客爆滿,酒店共有380間客房,常常被預訂一空。”顧廣震告訴記者。
一體化發展,交通先行。為加快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一體化進程,南譙區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目前南浦一級公路(南浦滁河大橋)項目已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正加快推進前期各項工作,確保年內成熟路段開工建設。滁州-烏衣-南京市域鐵路項目也已列入《長三角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規劃》,項目建成后,從滁州站到南京北站隻有20分鐘,滁州將進一步融入南京“半小時都市圈”。
圍繞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安徽省加快建設汊河大橋、南浦一級公路等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博望區與江寧區省際道路上的5處限高限寬架全部拆除,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取得新進展。埇橋與銅山、天長與六合、和縣與浦口、宣州與高淳、歙縣與淳安等省際毗鄰地區深化對接合作,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在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方面,將進一步加強省級協調、省市聯動,推進國土空間、基礎設施等規劃編制,落實政策措施及工作方案,全力打造區域一體化發展樣板。
加強園區共建,
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安徽利維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是落戶浦口—南譙功能區的一家電池生產企業。在企業負責人尹艷看來,落戶南譙區,最大的優勢還是產業鏈優勢。“作為新能源電池生產企業,我們的原材料採購量很大,每個月主材採購量要三四千萬元。因為靠近蘇浙等原材料主要供應地,原材料採購非常方便。設備採購也是如此,備品備件要佔到整個設備費用的80%以上。而毗鄰的南京設備供應商雲集,為我們就近採購、溝通運輸提供了方便。”
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地方政府通過騰籠換鳥,給我們提供了標准化廠房,設備進場就能投產,同時配套了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政策,助力企業加快發展。”
尹艷表示,依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產業協同發展優勢,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目前訂單充足,產品供不應求。今年銷售額預計可達6億元,正在積極准備擴建二期工程,將再上馬4條生產線。”
“IDM芯片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了不到3個月,刷新了我們企業項目推進的新速度,真的要為南譙區優質的營商環境點贊!”華瑞微半導體IDM芯片項目總經辦主任翁錦烽笑著說。在南譙經濟開發區華瑞微半導體IDM芯片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一派繁忙的建設景象。該項目是南譙浦口合作產業園的首個入駐項目,總投資30億元,一期項目達產后年銷售額可達10億元。
6月22日,南譙經開區與浦口高新區簽署了《共建產業合作園區協議》,在南譙經開區內設立“南譙浦口一體化發展共建合作園區”,初步探索建立了“浦口推薦、聯合招商、共同研判、產業協同”的合作機制,一批技術含量高、符合當前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紛紛落戶園區。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個,包括即將投產的華瑞微半導體項目,華諾半導體、亞芯微晶圓封裝2個億元以上集成電路產業項目。同時,充分發揮已組建基金作用,規模20億元的南京都市圈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子基金、規模1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基金累計推薦相關產業項目12個。
“新型功能區按照發揮優勢、資源互補、錯位發展、配套融合的原則,圍繞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強項目合作,深化產業轉移承接和共建共享。”南譙區發改委長三角辦副主任夏少軍介紹,根據雙方簽訂的工作要點,南譙區重點負責園區建設,而浦口主要負責招商引資。浦口每年推薦50個項目,今年將有5個億元以上項目落地。截至目前,該區加強長三角項目招引,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2個,總投資113.7億元,其中長三角項目16個,佔比超70%。
完善公共服務,
打造跨界融合發展試驗區
加快推進省際毗鄰區域一體化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跨區域社會治理體系,推進建立高水平公共服務一體化共建共享機制。建立一體化的醫療合作關系和教育資源共享模式,實現醫療和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促進區域醫療和教育均衡發展、特色發展。
今年4月,南譙、浦口兩區政府簽訂了城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面深化多領域共建合作。兩區水利、教育、衛生、環保等23個部門分別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形成了“1+N”的多領域廣泛合作格局。先后圍繞滁河防汛治理、禁捕退捕、社會治理等工作開展多次合作,南譙區在線上設置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欄,區政務服務大廳設置“一網通辦”專窗,可為13個長三角城市的自然人辦理跨省就醫異地登記備案等21項個人服務,為法人提供有限公司設立等30項服務。
“目前我們已經梳理了44項跨省通辦事項,涉及人社、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下一步雙方將繼續梳理一些高頻事項,擴大跨省通辦事項范圍,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提升行政服務能力,實現數據互聯共享。”南譙區數據資源局副局長楊艷表示。
此外,雙方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合作也更加密切。滁州市實驗小學等4所學校與浦口區新世紀小學等4所學校開展點對點合作交流﹔江蘇省人民醫院浦口分院結對滁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打造特色專科,浦口區中醫院技術幫扶南譙區腰鋪鎮衛生院和龍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中醫館﹔以滁河風光帶為依托,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正積極發展休閑觀光、旅游度假、創意農業等業態。
為提升新型功能區教育水平,滁州第四小學搬遷至南譙新城,目前在校生規模2000多人,未來可以滿足園區企業職工子女就近入學需求。“我們通過與南京江浦實驗小學合作辦學,開展送教上門或線上教學,引入優質教育資源。”滁州第四小學副校長李靜介紹。(記者 范克龍 通訊員 周人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