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合肥蜀山區南崗鎮:小區架空層“蝶變”黨群服務“微陣地”

2021年07月13日08:5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居民回遷上樓了,思想習慣還沒能“上樓”﹔住房寬敞明亮,卻沒有充足的場地休閑娛樂﹔上了年紀的老人出門不便﹔雙職工的家庭孩子放學后無人照看……近兩年,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黨委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工作思路,盤活小區閑置資源,將“架空層”打造成黨群服務“微陣地”,充分利用“小空間”提供“大服務”,助推回遷安置小區治理提檔升級。

黨的建設領航 為基層治理建核

近年來,南崗鎮本地居民都居住在回遷小區的樓房中。起初,雖然搬進了城市化的住宅小區,但很多居民依舊保留著農村的生活習慣。小區架空層和樓道裡電瓶車、舊家具、瓶瓶罐罐比比皆是,不僅環境臟亂差,還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為解決管理服務難題,南崗鎮以黨建領航,建立從內到外的3個管理圈層,即村居黨組織為核心圈,小區支部書記、網格員、樓棟長、巾幗聯絡員4支骨干隊伍形成中堅圈,志願者隊伍聯動社會組織形成外化圈,激活治理的“神經末梢”。

動員小區居民清理自家堆放的雜物,對亂停亂放、私拉亂接等問題開展文明宣傳勸導……管理圈層建成后,多方力量團結行動、共同發力,社區治理成效顯著。同時強化監督考核,成立以小區支部書記為組長的物業監督小組,督促物業公司下功夫整治,每周一總結、每月一考核。通過常抓常新,居民的觀念逐步轉變,小區文明風氣逐漸形成。

紅色陣地保障 為基層治理蓄能

為緩解黨員群眾活動場地有限、居民服務無法深入小區覆蓋群眾的問題,南崗鎮採取一個黨群服務中心加上若干個分散在小區的功能活動中心的“1+N” 模式,提高服務群眾的廣度和深度。利用8個回遷安置房架空層,打造黨群服務“紅色微陣地”,建設兒童活動區、健身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健康小屋等活動室,空間使用率超80%。

改造后,“道德法治長廊”成為法律法規宣傳的前沿陣地﹔社區榜樣、家風家訓牆傳播新時代文明理念,進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包粽子、送湯圓等鄰裡活動,讓年輕一代延續傳統習俗與鄰裡情,提高居民的融洽度和歸屬感。回遷群眾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在樓棟“紅色架空層”中感受到傳統文化、家風文化共同奏響的文明主旋律。

志願服務助力 為基層治理積贊

“現在有事沒事就愛來這轉,這不,今天又有志願者在這給我們老年人理發!”在南崗和園小區的架空層,居民張阿姨笑呵呵地說。“今后還要繼續利用好我們的這個‘微陣地’,打造更精、更好的‘架空層文化’黨建品牌,給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方便。”南崗鎮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能讓“微陣地”發揮大作用,村居探索建立“黨建+志願服務”工作機制,將志願服務陣地覆蓋到居民生活區域。

村居主動挖掘轄區內技能型黨員、熱心群眾,鼓勵他們爭當志願服務活動的“領航員”和“排頭兵”,結合在職黨員到小區報到活動,邀請廣大在職黨員志願者利用業余時間投入到各類志願服務中。根據擅長業務類型,組建13支黨員志願者隊伍,為小區居民提供家電維修、課業輔導、文明宣講、平安巡防等服務。同時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提供便利、多樣化的服務項目,打造四點半課堂、戲曲點映室、書法休閑區、便民服務角等,推動黨建資源下沉到基層、黨建服務延伸到小區,真正把志願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百姓“家門口”。目前,“紅色微陣地”先后開展各類便民利民服務100余次,受益群眾2000余人次。(鄭秀茹 江倩 陳瑩瑩 秦宇) 

(責編:范曉琳、宮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