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念好“山水經” 打好“生態牌”

2017年初,安徽省率先在全國試點推進“林長制”改革,一山一坡、一園一林,專員專責、專心專管,全省共設立各級林長5.2萬名。2018年全省新增造林144.5萬畝,林業總產值達404億元。在宿鬆縣林業局副局長黃鬆友看來,林業發展不再是一個部門單打獨斗,而是由各級政府來組織協調,全民參與,成效越來越好。黃鬆友說:“林農積極性上來了,自發地種油茶,不用動員了。再加上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撐,我們預計在2025年要達到25萬畝。 ”
為了山更綠、水更清、生活更幸福,安徽與浙江在新安江流域實施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通過兩輪試點探索出“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水質常年優於地表水Ⅱ類、接近Ⅰ類。在新一輪試點中,皖浙兩省重點圍繞農村面源污染整治、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工業點源污染整治、生態修復工程、環保能力建設等五大類工作,全年完成投資10.2億元,流域綜合治理和保護的體制機制逐漸形成。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局副局長畢孟飛說:“加快實現了新安江流域末梢治理向源頭系統治理轉變,項目推動向制度保護轉變,生態資源向生態資本轉變,真正走出一條上游主動強化保護、下游支持上游發展的互利共贏之路。 ”
在此基礎上,安徽省2018年出台了關於全面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的意見,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重要區域生態補償全覆蓋,並針對長江安徽段實施沿江1公裡、5公裡、15公裡岸線分級管控措施,確保長江安徽段水清岸綠產業優。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羅宏介紹,去年安徽省共產生水污染賠付和生態補償金4億元,全省共產生空氣質量補償資金合計6617.3萬元。
在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位次前移的同時,安徽省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2019年前三季度,安徽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5.2%﹔當年1到10月份,安徽省長江流域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83.1%,較上年同期上升3.4個百分點,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巢湖全湖總氮、總磷和氨氮分別比2015年同期下降22.2%、15.2%和48.2%,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一次次重要會議,一次次實地督導,彰顯安徽認真落實禁捕退捕的堅決態度。堅持高位推動,壓實政治責任,長江(安徽段)禁捕退捕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打贏禁捕退捕攻堅戰,保護中華民族母親河。全省上下把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往深裡抓、往實裡做,必將確保“十年禁漁”鐵令生威,如期高質量完成禁捕退捕目標任務,推動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綠色發展行穩致遠。未來的長江,必將水清魚豐,生態徹底改觀。(劉軍 馬喆 汪國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