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了荒野 融了三產

【查看原圖】
——安徽懷寧鄉村振興的藍莓路徑
懷寧藍莓。張俊攝
懷寧藍莓。張俊攝

“嫁女不嫁黃泥巴墩,不是看牛就是挖草根。”在安徽省懷寧縣,這句順口溜傳了一輩又一輩,這裡的“黃泥巴墩”,指的就是該縣的黃墩鎮。而近年來,當地通過種植藍莓,綠了荒野,融了三產,富了百姓,美了鄉村。小小藍莓果還從黃墩向其他鄉鎮“開枝散葉”,引領著全縣的鄉村振興路。這不,現在這兒又有了一句新俚語:“養兒防老,不如種藍莓養老。”

一產穩:從“無中生有”到“藍莓之鄉”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

回想起十幾年前黃墩鎮的模樣,在這裡住了大半輩子的陳江海直搖頭,“之所以叫黃墩,就是因為這裡滿地黃泥巴墩嘛,地上什麼都沒有。”那會兒,老陳和不少當地人一樣,在各類展會上販賣批來的衣服,俗稱“跑會”。

轉折,發生在本世紀的頭十年。彼時,安徽省農科院在全省挑選試點,推廣藍莓種植,黃墩鎮“意外”入選。讓黃墩脫穎而出的,正是令人“頭疼”的漫野黃土。原來,這種土壤偏酸性,加之當地的“小氣候”,正適宜藍莓生長。

也就是在那時,老陳和連襟瞅准時機,流轉土地,種起了藍莓。

“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還有助於明目。”多年的實踐,讓陳江海介紹起藍莓來“頭頭是道”。不僅如此,他還成了周邊有名的農技“專家”。葉子黃了是害了啥病?哪種肥料管根、哪種管葉?修枝要怎麼修?這些,他都門清。

老陳常說:“現在來看,轉行是轉對了。”可不,種植藍莓前期投入雖然大,成熟期比較長,但挂果后的收益是“成正比”的。就拿5月中下旬起採摘的早熟藍莓來說,畝產600到1000斤,價格最高時每斤能賣上80到100元。

有水果種植大戶曾經打趣道:“比藍莓還賺錢的水果,我還沒見過呢。”

現在,陳江海和連襟的事業越做越大,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兩人在全縣流轉了4000多畝土地種植藍莓(含未挂果)。其中,僅黃墩鎮就有1000多畝(含未挂果),去年的鮮果產量超100噸。

陳江海的故事,不過是黃墩鎮“無中生有”探索藍莓種植的一個縮影。

“起步早、規模大、產業全、影響廣。”說起藍莓,黃墩鎮鎮長董滿秀滿懷感慨:藍莓不僅改變了黃墩,還對周邊鄉鎮,乃至全縣的農業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產業輻射、種苗銷售、技術支持,2010年前后,小小藍莓果從黃墩向其他鄉鎮“開枝散葉”。

據懷寧縣藍莓辦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縣20個鄉鎮中,有19個發展起了藍莓種植,集聚了170余家藍莓產業化企業,種植面積達5.5萬畝,穩居長三角各縣區之首。去年8月,“懷寧藍莓”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注冊。由此,當地成了名副其實的“藍莓之鄉”。

不得不說的是,懷寧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固然得益於天時、地利,但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也尤為重要。為推動產業發展,懷寧縣專門成立了藍莓產業發展辦公室。同時,對流轉土地的藍莓種植戶予以50元/畝的補貼。去年大旱,為防止藍莓苗枯死,當地還第一時間調動洒水車予以“補水”。

二產強: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一產穩,二產也得強。“由一進二”是農業、尤其是特色種植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必然選擇,也是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6月5日,安徽獨秀山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進入一年之中的生產高峰期。一顆顆去年採收的晚熟藍莓果,從零下22度的冷庫中被“喚醒”,經過自動化生產線,“變身”藍莓汁、藍莓干、藍莓果醋、藍莓酒等產品。用不了多久,它們就會出現在上海、深圳、寧波等地的超市、餐桌上。

作為全省生產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的藍莓深加工企業之一,這裡生產著各式藍莓制品,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2012年,獨秀山公司正式投產,以此為標志,懷寧藍莓由一產邁進二產,開啟全新發展階段。

“去年,我們的產值近億元,消耗原料500噸以上,最多時,用工近百人。”在獨秀山公司生產負責人汪百根眼中,深加工企業的存在,不僅延長了產業鏈、提升了附加值,還能為沒能及時銷售的鮮果“兜底”。“藍莓嬌嫩,採摘后5天,就不能作為鮮果食用,但拿來當原料,是沒有問題的。”

汪百根透露,今年,公司將進一步挖掘藍莓附加值,如從中提取花青素,與部分藥企、食品企業和化妝品企業合作,研發相關產品。

目前,在懷寧,像獨秀山公司這樣的藍莓深加工企業共有3家。在這一小眾領域中,它們佔據了一席之地。據悉,為加速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實現“以工促農”,懷寧縣政府正圍繞原料供應不足、市場銷路不廣等“痛點”,攜手企業積極應對,見招拆招。

“等‘痛點’解決,企業完全達產后,我們的年產值有望突破10億元。”汪百根說。

三產融:文旅體“協奏”,一二三“並進”

6月4日,雖然不是周末,但懷寧縣獨秀谷藍莓採摘園門口,仍然停著不少私家車。“門票50元,進園隨便吃,臨了還能採摘鮮果,以優惠的價格帶回家。你看,這藍莓多新鮮?”這天,合肥游客黎女士和閨蜜們結伴而來,滿載而歸。

“5月中下旬,藍莓進入採摘季,60畝的採摘園周末游客至少有500人,藍莓節期間,能突破1000人。”獨秀谷銷售負責人陳勝明說,除了採摘,園子圍繞藍莓推出科普、文創、餐飲等一系列服務和產品,滿足當下游客深度體驗的旅游特性和需求。

在當地,獨秀谷可不是“獨一份”。

其所在的生態廊道兩旁,採摘園、游樂園等一家挨著一家,它們的業態雖略有不同,但都以各自的方式表達著“藍莓之鄉”的好客。不遠處,正是每年懷寧縣國際藍莓文化旅游節的舉辦地。而生態廊道本身,則是懷寧“全馬”賽道的組成部分……在這兒,文旅體實現了“協奏”。

二十年光景,不過彈指一揮間。小小藍莓果,讓鄉村變了模樣。

荒野綠了,昔日的黃泥巴墩上種滿了藍莓樹,甚是好看﹔三產融了,一二三產融合並進的格局,提升了產業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百姓富了,全縣7000余名剩余勞動力在藍莓企業就業,包含貧困勞動800人以上,更有700多戶貧困戶種上了藍莓﹔鄉村美了,當地以藍莓產業為托舉,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生態宜居”的願景正走向現實。

更為重要的是,藍莓產業的興旺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懷寧縣藍莓辦負責人說,目前,縣裡為藍莓產業的發展定了一個“小目標”:即到2025年,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形成10萬噸的深加工能力,接待100萬人次的游客,實現100億元的產值。

圍繞這一目標,懷寧正按下產業發展“加速鍵”。一方面,懷寧縣委、縣政府已出台產業規劃和支持舉措,並積極落實﹔另一方面,以安慶藍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正加緊技術攻關,力爭提前藍莓採摘期,同時,研發“兩季莓”品種,提升畝均產量。

小小藍莓果的“新征程”已經開啟,未來,值得期待。(陳浩 張俊)

分享到:
(責編:吳西露、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