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浙江麗水,輕風和煦,溫暖如春。
“我們像保護眼睛、對待生命一樣,精心呵護著我們美麗的家園,給生態環境以更大的自由和空間……”當天,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與浙江省麗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首屆中國天然氧吧產業發展大會召開,作為受邀嘉賓——安徽省霍山縣委宣傳部長張潤之在會上作經驗發言。一直以來,霍山縣致力綠色發展,傾情打造康養勝地,並於2017年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每年前來體驗生態游、康養游的游客絡繹不絕,大家在此盡情享受“天然氧吧”的恩賜。
保護為先 擦亮“康養”招牌
“要想身體好,常往霍山跑。”“來霍山,我‘氧’您。”在與霍山人的交往中,像這樣通俗易懂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口頭禪,他們可以信手拈來。如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走生態文明之路,已經成為霍山人的共識,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深深根植於每一個霍山人大腦之中。
霍山縣位居安徽省西部,地處北緯30度線上,橫臥鄂豫皖三省的大別山穿境而過,縣域面積達2043平方公裡,當地常以“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園”向外地人概況其地貌特征。這裡,風景旖旎,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近76%,負(氧)離子全年平均濃度達4194個/立方厘米,是一個天然大氧吧。
跨入新世紀,霍山縣於2001年就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污染不進霍山”新發展理念和“生態立縣”發展戰略。2011年,該縣又將“生態立縣”提升為全縣“五大戰略”之首,一場“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面打響,“林長制”“河長制”“城鄉環衛一體化”等一系列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新舉措按照最嚴格的要求不斷得到貫徹落實,“國家級生態縣”“國家級園林縣城”“全國養生宜居縣”等一項項國字號榮譽接踵而來。
確保源頭活水,確保水碧天藍,是責任,更是擔當。為保護好青山綠水,霍山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氣魄,先后投入5億元,開展了庫區環境綜合治理行動,拆除三大水庫近3萬隻網箱,取締2千多隻船隻,解決了一大批以漁為生的漁民上岸生產發展問題。與此同時,該縣還大力實施城鄉“三線三邊”環境綜合治理和農村“三大革命”,實現了“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化肥農藥不下田,鋼筋水泥不進山”。更難能可貴的是,該縣在上世紀就確立“工業強縣”戰略,在全市高舉“六安市工業發展學霍山”大旗,敢為人先的霍山人早已嘗到工業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甜頭的情況下,明確規定佛子嶺水庫上游10個鄉鎮不得建設任何工業項目,還先后將總投資320億元的152個項目拒之門外,另有31家涉污企業被關停。
如今,漫步霍山,滿目蒼翠,心曠神怡。
發展為要 打造“康養”高地
“我們推動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氣候生態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更好地助力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在中國天然氧吧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孫健如是說。如何將“生態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成為霍山人思考最多的問題。經過不斷的思考與探索,霍山縣提出了“全景霍山、全域旅游”的發展理論,“十三五”期間,“旅游興縣”已提升為全縣五大發展戰略之一。
近年來,霍山縣立足縣內優良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充分釋放“中國天然氧吧”的發展潛力,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推進康養產業提檔升級。2019年9月,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認定並公布了首批71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安徽省的霍山縣與皖南黟縣獲此殊榮。
“親山近水,養生霍山”。霍山縣以縣城為中心,以“最美旅游環線”為紐帶,以主峰旅游區、西山文化旅游度假區、茶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東部慢城區“四大旅游區”為載體,全力構筑全域旅游格局,打造國內一流康養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霍山縣依托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抓住“西山藥庫”和“十大皖藥示范基地”建設機遇,不斷推動康養產業與中醫、體育、林業的融合,初步形成了生態康養、中醫藥康養、運動康養等多種類康養產業發展格局。
“當前,我們已建成以大別山藥庫為代表的‘醫養’天然聖地,以峽谷漂流、高空探險、滑道、溜索、戶外拓展等等為‘健養’的運動樂園,以桃花園、油茶騎行園、農業產業園,茶鄉、藥鄉、花鄉、漁鄉等為‘靜養’的世外桃源,以林下種植、民宿養生、溫泉康養、汗蒸、石斛體驗為‘心養’的詩意港灣……。”霍山縣委宣傳部長張潤之在會議現場,如數家珍般地向與會嘉賓介紹道。
民生為本,釋放“康養”價值
日前,在攜程旅游評選出的2018年度人氣攀升速度最快的10家“黑馬氧吧”中,霍山名列第二﹔在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何莽主編《康養藍皮書》中,霍山縣進入全國康養50強縣(市)。
綠色,如今已成為霍山最美最純的顏色。
近年來,霍山縣聚焦綠色品牌培育,重點圍繞茶葉、石斛、毛竹、百合等特色產業,精心開發霍山石斛、霍山赤芝、漫水河百合等三十多種純天然康養產品。2019年,“霍山雙寶·石斛和靈芝”在中國北京世園會驚艷亮相,霍山黃茶產品成功入選中歐“100+100”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互認清單……目前,全縣有6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個中國馳名商標,60多萬畝國家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標准化產業認証基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如何讓綠色惠民利民,讓生態成為群眾最普惠的福祉?為此,霍山縣設立了綠色減貧專項資金,創新推出“旅游扶貧36計”,發揮康養產業的關聯度廣、帶動性強的優勢,以桃源河、金竹坪等6個省級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為重點,帶動貧困戶在發展農家樂、旅游扶貧后備箱、旅游企業就業、資產入股分紅等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開展以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和協會(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的模式,實現3000戶脫貧、6500名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增收5000元。
目前,圍繞綠色減貧目標,霍山縣依托大別山旅游扶貧通道,打造“一谷一帶”節點,串聯起茶鄉、酒鄉、藥鄉、花鄉等15個特色城鎮和4個4A景區,帶動沿線近20萬人致富增收,讓這條“最美康養環線”帶領群眾奔向“最美錢程”。(劉太金 張傳雲/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