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安徽向前丨“合霍”创业记

盛夏傍晚,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阵雨初歇,空气格外清新。在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下文简称“合霍产业园”),再过四个月,四栋总计约1.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就将蝶变为一座高端汽车座椅面套安徽基地,为众多国内高端新能源车座椅提供“舒适外衣”。
回想四个月前,合霍产业园负责人带着四套精心准备的方案,一天内陪项目考察人员踏遍园区每个角落,最终促成项目落子霍邱。
这看似顺利落地的背后,折射的是合霍产业园对自身禀赋的清醒认知与招商路径的精准重构。
俯瞰合霍产业园。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合霍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张伟坦言,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加之受交通条件制约,霍邱很难引起知名企业的关注。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国家对招商引资的相关要求,“霍邱县及合霍产业园有什么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如何依靠当前资源招商引资?”这是合霍产业园班子成员经常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如今,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头强劲,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园区敏锐锁定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寻求融入契机。
然而,偏居皖西的霍邱,距合肥100多公里,距芜湖200余公里,运输半径成为天然短板。若强攻大型汽车零部件,无疑是“以短搏长”。因此,园区招商在直面“短板”的同时,深挖自身“长板”。
据了解,霍邱县人口众多,全县户籍人口160.7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县,所以合霍产业园把人力资源作为最大“长板”,制定一系列助企招工政策,解决企业用工后顾之忧。
园区深入研究产业链上下游,决定聚焦轻质化、劳动密集型的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如汽车线束、汽车座椅、被动安全等。如此一来,既能“扬”劳动力优势之“长”,也能“避”运输距离之“短”。
位于合霍产业园的立讯精密(霍邱)汽车电子产业园项目。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而该项目的引进,正是这一精准思路的生动实践。
今年3月初,得知一高端汽车座椅企业在安徽选址,霍邱县主要领导立即带队前往项目公司所在地实地洽谈,政企双向高频考察洽谈三次,聚焦产业布局与配套需求深入磨合。合霍产业园第一时间组建团队深度研究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定制专属厂房选址方案。
“我们项目与合霍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高度契合,但在起初,我们考察了安徽省内很多地方,霍邱在区位、技术人才储备上并无显著优势。”一企业负责人坦言。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关键的复筛环节。面对企业租赁高标准厂房、快速投产的核心诉求,合霍产业园不仅迅速响应,更主动提供了四套详尽方案供企业比选,以“量身定制”的服务诚意打动了企业。
“全方位满足企业各种需求,把企业当成自家人,用服务实现‘逆袭’。”张伟表示,极致的服务效率和态度,让合霍产业园在激烈的区域选址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5月底双方达成签约意向后,项目推进同样跑出“霍邱速度”:2025年6月15日、6月20日、6月23日,短短9天完成了区、县两级相关会议议程。
“这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可靠的‘合伙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项目建设。”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未来,随着这一龙头项目的落户,将为园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动能并填补区域产业链空白,以龙头之势牵引产业集聚。
俯瞰合霍产业园。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从“捡进篮子都是菜”到“提着篮子选好菜”,合霍产业园的招商嬗变折射出高质量招商引资的清晰路径。 张伟透露,其核心密码在于,深入研究产业链,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瞄准契合度高的企业,才能招来高质量项目。
据统计,合霍产业园2024年实现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08.8%;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6.7%;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1.2%。这组跃动的数字,正是合霍产业园因地制宜招商引资的最佳印证。
如今,一批批产业“合伙人”纷至沓来,创业兴业共绘蓝图。从昔日“拼政策”到今日“拼服务”,合霍产业园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在招商引资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让更多企业家来到这里成为新的“合霍人”,与霍邱一起向前、共赢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