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谱写基层善治新篇章
社区工作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物业管理和基层治理相融合,推动党组织联系小区、联系群众,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实现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全方位引领,奋力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倾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强化组织体系,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区健全“乡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体系,在农村健全“镇—村—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体系,不断建强基层组织。
聚焦小区这个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通过单建、联建等方式建立小区党支部112个、楼栋党小组279个,分类建立职责清单,推行党建引领“包区联户”机制,推动党组织联系小区、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两个全覆盖”。
深化“党建+网格”工作机制,优化设置城乡网格1410个,推行日巡查“三必到”、周汇总“三必访”、月销号“三清零”工作模式,做到网格服务全覆盖、管理无死角。
建立社区工作者与新就业群体“双向联络”制度,吸纳200余名新就业群体兼职动态网格员,以“随手拍”直报线索的方式,上传反馈“露天垃圾”“乱堆乱放”“违规建设”“店外经营”等各类不文明问题380余个,为基层治理充实“新”力量。
强化阵地体系,增强基层治理内力
按照有统一标识标牌、有固定阵地场所、有规范运行制度等标准,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整合党建、政务、群团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结合每百户30平、“15分钟服务圈”等要求,高标准建成3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
深化“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创新打造凤凰熙岸、长乐坊小区“红色物业展览馆”。坚持“党建+驿站+活动”理念,以19个“中都”系列暖“新”驿站为载体,在主城区全域搭建新就业群体“红色服务圈”,提供歇脚饮水、医疗救急、红色代办、设备充电等15项暖心服务。
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申通物流园、便利店等打造50余个新就业群体临时休息点,延伸服务阵地“触角”。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APP,标明暖“新”驿站地点,让新就业群体能够就近获取服务站点。
打造志愿服务文化广场26个,全县各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窗口单位、交通场站等实现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设置托育服务点,使各类群体“幸福底色”更加充足。
强化队伍体系,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势,分批次遴选58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江苏、浙江等地29个强村名村和先进社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全脱产挂职实训。
通过参与日常工作、走访调研群众、实地考察项目,深入学习挂职村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发展村集体经济等工作上的先进理念、特色做法。
推动社区工作者“亮牌践诺”,常态化开展认领群众“微心愿”工作,开展政策宣讲、爱心募捐、文明创建、公益维修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居民满意度。
推行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模式,创新“居民夜话”“拉呱说事”“和为贵”调解等议事方式,组织召开板凳议事会、恳谈会,合力解决问题、化解各种矛盾,实现“单一化管理”到“暖心式服务”的转变。
整合乡镇(街道)“五老”人员、非公党建指导员、致富能手等120余人,组建“党建宣讲团”,以“点对点”上门送学的方式,深入村(社区)进行党课讲授、技能传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盛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