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成了群众的“幸福不动产”
——让绿色成为石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石台,一个地处皖南山区腹地的山区县,也是皖南唯一的脱贫县。
石台,1413平方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更是人口不到10万的小县。
石台,一个生态良好的富硒之地,全县99%的土地富(含)“硒”,森林覆盖率高达84.59%,大气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水资源蕴藏量大。
就是这样的山区小县,2020年高质量脱贫后,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因势而动,找准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契合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石台县城全景图 吴志刚摄
今年以来,石台在生态和环保、文化和旅游、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三项工作中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彰显出山区小县也有大作为的气概。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奋勇拼搏的生动写照,也是石台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
“好山好水”打好生态牌
生态是石台的立县之本。多年来,石台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连续5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3年又被命名为“全国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以国有林场为代表不断扩面提质“增绿”提升森林质量,夯实绿色本底。据统计,仅2023年全县完成封山育林4.5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人工造林1051亩。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石台县国有林场发展140亩林下黄精种植,副场长程贤亮按照目前市场黄精销售价格测算说:“如果管理到位,每亩年收益在1500元左右。”
△石台县国有林场中龙山管理站考坑工区林下黄精种植
同样,在秋浦河的治理上成效显著,做到水有人治,河有人巡,县、乡、村三级河长154名常态化巡河,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严禁非法捕捞和排污,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推进河道综合治理,秋浦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秋浦河(石台)段入选中国最美家乡河。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石台县空气优良率达 97.7%,国省控断面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4%、98.4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大演乡。崔晓英摄
矶滩乡。崔晓英摄
全县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大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6000-14000个;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3.77亿m3,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一县一业”发展新引擎
旅游是石台兴县之策。近年来,石台始终坚持“旅游”为首位产业,以全域旅游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推出“+旅游”工作思路,统筹要素资源与旅游首位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不断探索创新,被认定为“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不断攀升,石台县各大景区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清凉资源,成为广大游客的避暑首选地,国家四A级景区牯牛降景区,从藏着深闺无人知“小家碧玉”,到被称为“皖南小九寨”热门打卡地,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曾经,这里虽美却因交通和设施的限制,未能充分展现其魅力。如今,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修建便捷的观光步道和观景平台,增设特色民宿和餐饮服务,牯牛降已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热门景区。来自上海的张女士的称赞便是最好的证明:“以前只听说牯牛降美,来了才知道,这里不仅风景美,服务也周到,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
仙寓山的富硒康养旅游同样火热。当地村民王光热过去在外打工,收入微薄,生活漂泊。随着仙寓山旅游的开发,他抓住机遇回到家乡,开起了民宿,为游客提供富硒美食和住宿。如今,王光热所在的大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农家乐,年均收入30万元以上,看着生意蒸蒸日上,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做梦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与此同时,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黄山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整合中央预算内资金、特别国债、专项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项目,开工建设了秋浦河文旅综合体、牯牛降北麓湾文旅康养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
△正在建设中的秋浦河文旅综合体
△正在建设中的牯牛降北麓湾文旅康养综合体
随着一个个文旅产业项目落地开工,一个个项目正快马加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白鹭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罗承卿说:“秋浦河文旅综合体项目将于2025年5月可以交付使用,可以有效填补石台县中高端商务度假酒店市场空白,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石台县主动争取,积极宣传,做好“硒品出山、引客来石”文章。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年年有亮点”的部署,成功连续举办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皖美山水”骑行赛,并走出去融入长三角,相继在上海、南京、合肥、淮南等地,推介宣传“硒产品”,“硒旅游”,同时通过请进来,通过名人游“出镜”、短视频“出圈”、网红推“出彩”等,多渠道讲好“硒故事”。
“易地搬迁”托起稳稳的幸福
易地扶贫搬迁是石台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山区脱贫群众托起了稳稳的幸福,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具体实践。
在丁香镇桐子坑小区,脱贫户方新利一家过去生活在偏远山村,房屋破旧,交通不便。搬迁后,只花了十几万元装修费就住上了政府统一建好的精装房。对比过去和现在,他不仅脱了贫还脱了单,他感慨道:“从山上搬到这里,门口也亮化了,停车场也有,车子也有地方停了,居住环境比以前更好了。接触人多了,幸福也就来敲门了。”
同样,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杨金凤以前住在丁香镇西柏村的高山上,家庭以务农为主,收入单一。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她如今在家附近的乡村振兴产业园里上班,每月有4000元的稳定收入。她满意地表示:“现在搬到街上,我实现了就近就业,工作时间自由,又增加了收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石台县建设集中安置区6个,集中安置251户664人,分散安置312户984人。目前,6个集中安置区还通过投产后续扶持项目11个,带动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超100余人,真正实现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如今的石台,青山连绵竞秀、绿水蜿蜒流淌,百姓安居乐业,每一处定格都是绿色、和谐的绽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好生态正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来源:石台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