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⑤丨微光成炬“志愿红”

吕欢欢
2024年08月06日10:37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在淮海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动员、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诞生了“小推车”红色文化。

纵观全国,“小推车”红色文化在多地都有涉及。其中,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也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所在地。对于濉溪而言,打响“小推车”红色文化品牌、续写新时代“小推车”精神,既极其重要,也独具优势。

连日来,人民网安徽频道沿着历史长河实地采访,追寻“小推车”的濉溪印迹,推动红色基因永传承。

提起“小推车”,淮北大地的父老乡亲们并不陌生。

1948年冬,苏鲁豫皖543万人民群众手推肩扛、踊跃支前,义无反顾地奔向淮海战场,他们是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坚强保障。

如今,淮海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小推车”这个普通的农用工具,却成为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最好象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濉溪儿女。

为传承当年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小推车”红色文化,濉溪县双堆集镇打造“小推车”党群连心站和志愿服务队,在全镇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和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发动下,全镇医生、教师、“五老”和“乡贤”等踊跃加入。

志愿服务队走进当地困难户家中。范胜明摄

志愿服务队走进当地困难户家中。范胜明摄

“老张,最近身体还好吧?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在双堆集镇三和村群众张志俊家里,双堆集镇党委副书记、“小推车”志愿者陈志强关心地问道。

“自从你帮我把矛盾调解后,我们生活都变得正常了,我对镇村的工作都非常满意。”张志俊竖着大拇指称赞道。

原来,张志俊因办理高龄补贴事宜与村干部产生分歧,心生不悦。陈志强了解情况后,带领村干部多次前往张志俊家中协调沟通,最终成功化解矛盾。

双堆集镇还结合“空心村”整治,发挥“小推车”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作用,引进小微企业8家,带动群众就业400余人,有效促进全镇乡村全面振兴。

“在家门口就业,每个月4000多元工资,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我觉得非常满意。”双堆集镇芦沟村淮优豆制品厂工人郭永梅如是说。

据介绍,双堆集镇芦沟村淮优豆制品厂是一家以加工豆皮、豆干等豆制品为主的企业,投资总额5000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而该厂的落地,还要感谢一位“小推车”志愿者——王庆玉。

王庆玉是双堆集镇芦沟村人,他常年在上海等地经商。2018年,他回到家乡,并成为一名“小推车”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回到家乡后,王庆玉就积极参与村级产业发展,通过自己的经验人脉,引进了淮优豆制品厂,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小推车”志愿服务队开展党史宣讲进村庄活动。范胜明摄

“小推车”志愿服务队开展党史宣讲进村庄活动。范胜明摄

从基层治理到乡村振兴,再从理论宣讲到科普支教、扶危济困,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技能和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实际行动做道德风尚的倡导者、政策法规的传播者、社会稳定的推动者、乡村振兴的奉献者,全镇时时能见志愿者,处处彰显“志愿红”。

在此基础上,双堆集镇相继成立28支“小推车”志愿服务队,招募社会各界志愿者1200余名。

他们戴上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立足农村、面向群众,活跃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里,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理论宣讲、矛盾化解、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2200余场次,用真诚和爱心反哺人民群众,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阅读: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①丨赓续红色基因 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②丨11年,他“声声”不息为数百名烈士“寻亲”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③丨“小推车”推出古镇新路子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④丨一座革命旧址的三代守护人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