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蚌埠①丨一飞冲天,“箭”指新赛道
作为安徽省第一座建市的城市,蚌埠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安徽省第一台冰箱、第一辆自行车和第一台收音机都诞生于此。
随着产业升级迭代,传统产业的“光环”逐渐黯淡,但老工业基地留下的家底,成了蚌埠在新赛道上“蚌”发活力的底气。
你所不知的是,如今的蚌埠,一个承载梦想、启航未来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正悄然崛起。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蚌埠正加速发力商业航天,逐梦星辰。
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建成效果图。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腾笼换鸟
蚌埠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以综合型制造业基地著称。时过境迁,因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原本繁华日益褪去,蚌埠渐渐发展缓慢、增长乏力,曾一度跌入谷底。
如何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
蚌埠的“第一步”,便是调整传统产业布局。
“对于蚌埠来说,迈向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退市进园是一道必答题。无论是为了城市发展,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退市进园都势在必行。”蚌埠市经信局负责人说。
2022年,蚌埠市基本完成退市进园,将老工业区内能耗高、有一定污染性的传统企业搬迁至专业园区,实现“腾笼换鸟”。
“笼”腾出来之后,换什么样的“鸟”?
位于蚌埠大洪山的火箭发动机专用测试场。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几年前,总部位于北京的九州云箭,决定建设自己的发动机装配基地和试验测试基地,在走访了全国多个省市后,山环水绕、地形多样的蚌埠进入了九州云箭的视线。
在与蚌埠市禹会区政府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九州云箭在禹会区大洪山林场区域内发现了一处天然的试验场,该地原是一处废弃矿坑,三面环山、一面开口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建造火箭发动机试车台。
此外,生态复绿后的林场山清水秀,与航天环保发展的理念十分吻合。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在蚌埠正式成立,成为蚌埠第一家商业航天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蚌埠拥有很好的发展平台。对于蚌埠来说,我们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产业发展方向,让老工业基地踏上科技创新增长之道。”蚌埠市科技局副局长闻建忠说。
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检查火箭发动机部件。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星火燎原
6月23日,酒泉东风发射场,我国首次10km级别飞行-回收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内,人们欢呼雀跃。
“这次试验所使用的三台龙云液氧甲烷发动机,就是在蚌埠进行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的标准化装配与测试。”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斌骄傲地说。
从2021年底交付首台10吨级凌云发动机,到如今实现70吨级的跃升,九州云箭逐步形成以蚌埠地区为中心,以研发、生产、测试、交付功能为一体的火箭发动机制造基地,成长为商业航天动力领域头部企业。
有了“龙头企业”,蚌埠有了更大的“野心”。
拥有中电科40和41所等科研资源,在大洪山建有火箭发动机专用测试场所,12所高校及职教机构可为商业航天产业输送企业管理、数控、机加工等专业人才……这些优势,让蚌埠在商业航天产业的新赛道上抢得先机。
于是,蚌埠市通过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已编制完成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在锚定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航天级关键材料、动力系统共享测试服务等细分赛道基础上,明确了“1+4+N”发展纲领,力争用10到15年时间将商业航天产业打造成为蚌埠市支柱产业之一。
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逐梦星空
从一簇星火到满城星光,蚌埠商业航天的未来愈发清晰。
现在,蚌埠集聚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再到“天宫”遨游,其中都有“蚌埠制造”的印迹。
为了聚集更多的空天信息项目,蚌埠正在打造占地1000亩的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其中包含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商业航天电子零配件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等。
“与其他的产业园不同,商业航天产业园在建设时就让入驻企业参与设计,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化建设厂房。”产业园建设负责人马凤刚说。
如今,蚌埠已招引11家商业航天企业待入驻新园区,“现在就等着入驻新的产业园,到时候生产车间将扩大数倍,企业也将迎来跨越发展。”凌空科技防热业务部部长范志杰说。
产业发展还离不开资金支持,尤其是商业航天产业。
目前,蚌埠市已初步形成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基金丛林体系,预计今年基金丛林总规模将突破400亿元,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助力新兴企业“落地生根”。
一个“可回收火箭之都”、商业空天产业重镇,正在向我们走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